揭密/漢字故事 雞年說「雞」

大陸郵政發行的《丁酉年》生肖特種郵票中雞的形象之一,由韓美林創作。 大 中 小 2017年是農曆丁酉年,俗稱雞年。咱們『漢字故事』應個時景,不妨雞年說『雞』。根據人民日報報導,『守夜循職報曉聲,見食相喚不相爭。冠文距武且兼勇,十二生肖佔有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雞有『德禽』之譽,被賦予文、武、勇、仁、信五種美德。將人的德行投射到動物身上,足見人們對雞的尊崇與喜愛。『雞』的繁體字有『雞』『鷄』兩種寫法。如今很多權威字詞典都認為『鷄』是正體字,而『雞』為異體字。本人實不敢苟同。這不僅牽涉『雞』字的正異之別,而且涉及雞的生物學屬性問題。茲事體大,故不得不辨析澄清。為此我們要對『雞』字來一番探源尋蹤。下圖是『雞』的字形演變。『雞』的甲骨文是一隻肉冠高聳、振翅展尾、昂首啼鳴的公雞形象,為獨體象形字。金文寫作『雞』,為形音合體字,左邊的『奚』表音兼表意;右邊的 『隹』,《說文》釋為『鳥之短尾總名也』,表明『雞』屬於短尾鳥。『雞』字中的『奚』上為爪(手)、中為糸(繩索)、下為大(人),與 『隹』組合就表示雞正被人用繩子繫住馴養。由此可以印證,早在三四千年前的殷商時期,先民們就開始馴養野雞了。其實,大陸養雞的歷史可上溯至新石器時代初期。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時播百穀草木,淳化鳥獸蟲蛾』。考古工作者也曾在河北武安磁山遺址、河南新鄭裴李崗遺址以及三門峽廟底溝遺址等處發現家雞遺骨,有力證明了早在五千多年前繫中國就已開始家雞馴養。如今國外仍有許多書籍稱大陸的家雞是由印度傳入的,此說最早見於達爾文的《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一書。原來,達爾文是根據明朝《三才圖會》中『雞西方之物也』一語推斷出來的。其實,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雞在十二生肖中屬酉,酉之方位為西,故稱『西方之物』。『雞』字收在《說文解字》隹部中,許慎解釋為:『知時畜也。從隹,奚聲。』『知時畜』是指雞具有應時而鳴的生物特性,這裡顯然指的是報曉司晨的公雞,而非下蛋的母雞。許慎並注明其籀文從鳥,即寫作『鷄』。關於『鳥』,《說文》釋為『長尾禽總名也』,與『隹』為短尾鳥大異。小篆、隸書又恢復寫作『雞』。楷書則出現了『雞』和『鷄』兩種寫法。簡化字取『鷄』字,將左部的聲符『奚』簡化為『又』,右部『鳥』簡化為『鳥』,這就是現在通行的簡體字『雞』的由來。『雞』在字形演變中出現了『雞』『鷄』兩種繁體寫法,其義符分別為『隹』和『鳥』。清代桂馥《義證》稱:『隹、鳥異類,短尾為隹,長尾為鳥。』這裡就出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文字現象:雞究竟屬於長尾鳥還是短尾鳥?動物學家稱,雞屬鳥綱雉科家禽,翅膀短。然而,有些品種的公雞尾羽又長又美,甲骨蔔辭中許多『雞』字皆高冠修尾。因此有人認為,長尾的『鳥』指公雞,短尾的『隹』指母雞,此說頗有點類似英語中動物的性別名詞,如cock(公雞)和hen(母雞)。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這反映了古人對雞的認知出現了混亂。不過本人根據雉雞的尾羽比家雞長很多,而『稚』字從『隹』;同時參考『雞』的文字發生學依據,其正體字應為『雞』,因此雞當屬於短尾鳥。但簡化字『雞』只能從『鳥』不能從『隹』,這是因為其繁體聲符『奚』變成了簡化符號『又』,如果義符從『隹』,那就不是『雞』,而是『難』字了。(本文為大陸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專案《〈通用規範漢字表〉8105字形音義源流研究》階段成果)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