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與機器溝通 身體語言將成關鍵

▲3D手勢或姿態辨識,成為了下一代人機交互技術候選。(圖/公關公司提供) 大 中 小 3D手勢或姿態辨識,成為了下一代人機交互技術候選,與以往機器視覺技術不同,3D手勢辨識在二維資訊的基礎上,加上了對第三維「深度」的辨識,使其能夠承載的訊息量以及使用者體驗的進步空間大幅增加。相關辨識技術應用不得不提微軟XBOX 360的Kinect,採用「結構光」技術,將鐳射透過光柵投物體上,鐳射落點經過光柵折射產生的位移與被測物體與雷射器距離相關,透過監測鐳射落點位移的變化就可以推算出物體距離的遠近。另一種更簡便的飛時測距 (Time of Flight)技術,成為結構光技繼任者,ToF系統會將一束紅外光發射到物體上,透過一個CMOS圖像感測器量測紅外光往返於偵測器和待測物體之間的時間,並由此來計算物體的「深度」資訊。Google推出了Tango技術,目的就是讓手機與平板電腦能夠具備三維感知的能力; Lenovo更已於去年11月率先將Tango的成果應用到了全球首款AR智能手機Phab2 Pro中。隨著VR/AR升溫,多角成像技術成為開發者另一種選擇,這與人眼成像的「視差原理」相似技術,使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鏡頭同時蒐集圖像,透過比對這些不同鏡頭在同一時刻獲取圖像的差異,再經由專門的演算法計算三維深度資訊。除光學辨識外,近電場感測技術的近場3D手勢辨識技術開始發展,原理是在空間中形成一個電場,手部的運動會對電場造成擾動,透過在電場周圍的電極可以感應到電場的變化,進而對3D空間中的手勢做出解讀和判斷。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