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文創產業的發展契機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陳木村 人類經過蒙昧、野蠻到文明時代,為了禦寒與保護身體,從披着獸皮與樹葉開始,終於跨進了文明時代的門檻,懂得了遮身暖體,除了禦寒而研發出不同的布料素材,更加有效的穿着藝術,金裝在佛,其作用不僅在遮身暖體,更具有美化的功能。 服飾是物質文明的精神象徵與功能結晶,可以說是從服飾起源開始,人們就將生活習慣、民俗風情、審美美學、色彩喜好,以及各種文化意識、宗教觀念等融於服飾之中,包含圖騰、色彩、造型及素材等,強化了服飾文化精神文明的內涵。 從黃帝開始到宋朝、明朝等比較沒有太多的變化,但清朝是滿漢文化交融的時代,所以在我國服裝史上改變最大,保留原有服裝傳統的馬褂、旗袍。後來服飾因為受到西方的影響,服飾已從煩瑣變得更輕盈,其中如中山裝是中國男子主體服裝,旗袍則為中國女性主體服裝。 我們到韓國或日本時,仍然可以看到滿處的韓服,日本的和服等,都非常具有該民族特色的服裝,依然保存至今。反觀我們卻少有人穿中山裝或是旗袍等,或許是意識與生活型態改變所致,讓這種具有中華文化的服飾漸漸的被西化,取而代之的是西裝、洋裝等,非常可惜。 台灣因為政府極力保存當地文化及特色,同時也讓各原民部落發展觀光產業,如今各原民部落也發展出多元化的服飾,但唯一可惜的是因為這些部落同質性很高,所以發展出來各族群服飾也是大同小異。主要是在於缺乏整合與系統化,也就是如泰雅族要發展泰雅服飾產業,必須有一套完整的基本系統,包含泰雅理念、精神、圖騰、色彩或造型意義,並融入具有生命力的故事或神話,以凸顯泰雅文化的核心價值。台灣有一家貿易商,也開發出具有LV品牌等級的泰雅服飾、生活用品及服飾配件等,並專責外銷全世界。 基於此, 如果讓中山裝、唐裝或旗袍等也是一樣,從基本理念開始,再延伸到各不同年齡層需求做設計,可以融合具現代與美學,包含圖騰、色彩、造型與搭配等,讓中山裝、唐裝或旗袍得以走入現代流行舞台。因為這類服飾非常適合中國人穿的服裝,因為很有文化特色。或許是因為我們長期受到西方的影響,而忘了在此方面再做深入的探索與發展,還停留在傳統西裝、唐裝或旗袍的領域裏。 同樣的客家服飾也是如此,以客家的人文與精神,總是要大朵花樣,搭配鮮豔的色彩為底,襯托出誘人的人文精神,有一種樸實、節儉又勤奮之美,但是在這方面的服飾設計也是一樣的,缺乏整合化與系統化,所以也讓人感覺好像是少了那麼一點。因此如果再加以深入及探索,客家服飾也是可以走上國際舞台的領域,因為非常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服飾文化。
客家文化的美可以在服飾上再做創意與發揮 Related Posts:
  • 南寧隨筆─兩岸人談台北事
  • 人類最重要的工程-教育
  • 中國房市熱過頭 恐危機四伏
  • 年金改革 首重建立全民共識
  • 一把火幾條人命燒出的問題
  • 第一次走上街頭的觀光慘業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