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金ㄟ!以菌制菌 大腸桿菌上身竟可防感染

▲研究發現,運用腸道菌及益生菌調整免疫系統可預防感染性疾病。(圖/三軍總醫院提供) 大 中 小 預防壞菌上身,又吐又瀉,醫界發現能夠「以菌制菌」,用細菌對抗細菌。三軍總醫院今(5)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該院研究團隊發現,有別一般的壞菌印象,只要找對特定、好的大腸桿菌種類,大腸桿菌也可扮演「益生菌」角色,有助免於沙門氏菌感染。沙門氏菌是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之一,若誤食含沙門氏菌的食物如牛奶、肉類、雞蛋及蔬果,輕者可能上吐下瀉、發燒,嚴重者甚至恐引發敗血症後果。三軍總醫院內科部風濕免疫過敏科主治醫師盧俊吉與其研究團隊,在小鼠實驗中則意外發現,某些特定的大腸桿菌可做為沙門氏菌剋星,在正常小鼠腸道的大腸桿菌(E. coli XZ)就像益生菌一樣,具有保護小鼠腸道上皮細胞免於沙門氏菌感染的效果。盧俊吉說,跟人一樣,大腸桿菌種類有上百種,同樣有好菌、壞菌之分,並非如一般人印象中的大腸桿菌只會讓人壞肚子。原來一般小鼠感染沙門氏菌之後,平均約5天就會死亡,但盧俊吉說,研究團隊發現,只要運用糞便移植腸道菌叢即可延緩小鼠的死亡時間,可多撐1至2天之久。盧俊吉指出,過去常見沙門氏菌感染的例子,多是食用班尼迪克蛋等未熟蛋料理或未煮熟的雞肉、受汙染的生菜沙拉等,雖然大多數人僅是上吐下瀉、發燒等,但對於HIV感染者、自體免疫疾病及糖尿病患等高風險族群,威脅則相對較高,未來可望利用補充這類好的大腸桿菌方式,達到預防感染的目的。盧俊吉說,包括大腸癌、異位性皮膚炎以及許多自體免疫疾病,新近研究都顯示可透過補充益生菌的輔助性治療來緩解,研究團隊下一步便希望利用益生菌及調控腸道免疫的方式協助治療自體免疫疾病,開發出結合多種益生菌的雞尾酒療法。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