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起飛這些城市將擠入「新一線」 有你家鄉嗎?
![]()
城市內的自然發生趕不上房價的上漲,原因當然是老生常談的地價高企、資源集中、人口流入大—供需比始終是需求大於供給。 大 中 小 北上廣深這『老一線』平均房價破4萬的同時,城市病亦尤其嚴重。城市內部的自然發生趕不上房價的上漲,原因當然是老生常談的地價高企、資源集中、人口流入大—供需比始終是需求大於供給。根據新華網報導,一部分熱點二線城市在2016年房價飛速上漲,城鎮化率與產業升級轉換也正處於良性發展階段,從而進入『新一線』梯隊。房價是否是衡量一個城市進入『一線城市』標準?是,但並非唯一標準。因為房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城市的發展。近日,安居客發布了《2016國民安居報告》,報告顯示去年表現最搶眼的不是『老一線』北上廣深,而是新崛起的樓市『四小龍』—蘇州、南京、合肥、廈門,平均漲幅超過30%,四城中合肥飆漲最快,二手房價格漲幅高達76%;位列第三的是石家莊,同比漲幅達65%。此外,武漢、鄭州同樣是漲速似飛,但是全年漲幅最高的卻是廊坊,二手房價格同比漲幅高達103%。但如果說廊坊會成為這一輪崛起的新一線城市,恐怕會被無情嘲笑。判斷一個城市是否進入新一線城市跑道,勢必要對這個城市進行綜合考量,根據克而瑞報告,從房地產、企業競爭、經濟、城市基建等四大維度進行建模分析,南京、杭州、蘇州、天津、武漢、重慶等市最終得分排名較高。這是否意味高房價?未必。
房地產『窪地』樣板若論大陸房地產市場高房價的『窪地』,在今天看來,毫無疑問是重慶。近期由於『打飛的去重慶買房』讓大陸人民突然認識了這個直轄市的房價居然還這麼『良心』。據重慶本地人、電影導演洪雲表示,雖然因為電影行業資源過度集中導致他必須經常待在北京,但是他依舊打算在重慶買房。『看了北濱路幾個樓盤,好些都不到一萬五。』洪雲說,北濱路在重慶是好地段,不但臨江,還是重慶正在打造的另一個『陸家嘴』—『江北嘴』的一部分。洪雲說,『從房價這個角度看,我的幸福感很強。』對此,河海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奇洪曾撰文,解讀高速發展的重慶為什麼能夠跳出高房價的魔咒。他在文章中引用:據大陸指數研究院的統計,2010年至2015年,重慶房價的漲幅是12%,而大陸100個主要城市的房價平均漲幅為22%。劉奇洪先是指出重慶背負的『重』,城市總面積超大、老國企老工礦企業多、農村富裕人口多、貧困地區多。但重慶的聰明在於,當許多城市以房地產為主導的城市化綁架了政府財政的時候,重慶並沒有這樣做,這個城市實現了支柱產業轉換,其經濟增長依靠的是以高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為主的實體經濟。對此,財經評論家葉檀也曾撰文表示,『根據最新資料,2016年重慶實體經濟保持了穩定增長,首級增長超過60%,這意味著新的物流、產業鏈條在西部地區的形成。從汽車、電子到裝備,重慶在重走珠三角等地區二三十年前的路,並且是在控制房價、金融風險的基礎上進行,房價一定得平穩,不能大漲,也不能跌,比GDP增速略低,以完成產業轉移。』劉奇洪表示,『從某種程度上看,重慶真正做到了系統性的,從經濟和民生兩個維度去調控房地產市場,實現人的城鎮化。很多人都提到土儲平台、地票制度、保障房制度、房產稅制度,共同創造了重慶成功控制房價的氛圍。總結成一條就是,綜合考慮房地產市場的長短期特點,控制房地產市場宏觀層面的供求關係。比如重慶市政府在長期管理實踐中總結出的25%原則:全市每年房地產投資不能超過固定資產投資的25%,以達到供求的平衡。』不過,有一個共識,在這個經濟增速連續領跑大陸的城市,房價在未來是肯定會漲的。但地方政府一定會繼續抑制房價,從2016年12月31日到2017年1月11日,重慶官方已經5次通過媒體『喊話』,為樓市降溫。多個業內人士也表示,重慶會漲,但大漲的可能性不大。而且,有專家表示,從調控手段來看,重慶還沒有動用調控的重手段:限購限貸。儘管重慶依舊在『負重』前行,但不可否認,這個西部城市潛力是巨大的。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