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徐佳馨/浪花淘不盡真英雄
![]()
▲雖說實體店面仍是不可或缺,但在虛擬通路的瓜分下,過去仰賴通路業生存的房地產,將會面臨什麼挑戰,值得留意。(圖/NOWnews資料照) 大 中 小 前陣子一場年前小聚,和幾位待在金融與媒體的友人聊聊近況。除了景氣、地產、媒體趨勢外,也聊到在台灣「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 Fintech(金融科技)。談這四件事情,身處其中者都似乎開心不起來。各研究機構對2017年的景氣預測就沒啥好說,在可預期的各國貿易壁壘下,雖有成長但陣痛難免;台灣房地產市場在修正趨勢下,雖然政府不再有更進一步的政策作為,可是短期內不見有著墨之處。至於媒體,內容已經列入不討論,從業者擔憂的是,在台灣本地製作與企業主雙雙減少預算,以及中國大陸磁吸效應下,從節目製作到廣告,以及上下游人才的西進,都使得台灣媒體在寒風中更顯蕭瑟。至於總統蔡英文曾公開指稱「不可迴避的挑戰」的FinTech也似乎還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隨著金融保護色彩越發濃重,即使各國發展逐漸成熟,曾經在這領先群雄的台灣,似乎也在政策牛步下,淪為技術殖民地而深陷泥淖。如果從房地產視角出發,即使是困境,竟發現也有值得觀察之處。首先是媒體。不過是十多年前,台灣媒體還紅紅火火,筆者也有幸親炙那段光輝燦爛的尾聲,特別是做為五大媒體(電視、廣播、報紙、雜誌、網路)之首的電視媒體,確實具有其讓人畏懼的實力。但誰想得到,也不過一眨眼光景,在行動裝置、行動上網普及下,閱聽眾閱讀/收視習慣大幅改變,影響所及,「電視衰、廣播軟、報紙躺、雜誌消、網路長」的趨勢短期不可逆。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