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個食品業者打死都不告訴你的「食物黑心真相」。#7雞塊裡還有別種動物的肉!
以下13個廠商從來不敢讓你知道的食物秘密,一起來看看!
1. 洋芋片:50%水分、少於42%馬鈴薯、10-12%添加劑。
許多品牌標榜自家洋芋片絕對是100%馬鈴薯,但事實不然,許多廠商使用的是麵粉 (小麥粉或玉米粉) 加澱粉製成。事實上,多數洋芋片的成分僅有42%不到是馬鈴薯。而你感受的馬鈴薯香氣其實只是添加劑。當然還是有使用真正馬鈴薯製成的洋芋片,但價格絕對不如一般的洋芋片便宜。
2. 三明治起司片:沒有起司,沒有培根。
許多市面上的起司產品,其實都沒有…..起司。為了節省成本,許多廠商使用牛奶混乳清蛋白或棕櫚油製成。這些頂多只能稱為乳製品,絕非起司。真正的起司由天然牛奶製成,並不含植物油;因此添加了棕櫚油的起司片,只要你輕輕壓一下,馬上會有凹痕浮現,甚至有些微液體跑出。
3. 罐頭食品:瓶身標籤上寫690克,但實際量只有606克。
罐頭食品的實際重量與瓶身上所標示的多少會有落差,這也是允許的,但通常實際重量會少一些。
4. 起司醬:沒有起司。
起司醬通常不含起司,通常所有的醬料,原料都差不多,之所以嘗起來不同,只是添加了不同口味的添加劑而已。天然成分相當有限。
5. 有餡麵包。
通常有餡點心的實體都和包裝上的照片不符。如可頌和麵包捲,真正的餡料只佔了一半,或是只抹在邊邊角角而已。當然廠商這麼做也是為了節省成本。
6. 堅果巧克力片。
堅果巧克力包裝上總是寫著「含有許多堅果」,但其實一條巧克力棒裡只會有3至5顆「完整」的堅果,它們多半被打碎混入巧克力中。不過如果價格高一點的巧克力,也許堅果的成分會多一些。
7. 雞塊:40-50%雞肉、35-40%大豆蛋白和牛肉、5%添加劑。
雖然雞塊叫雞塊,但雞肉的成分只有一半不到,通常你在早餐店或速食店吃到的雞塊,撥開一看會有一些白色粉塊,那就是大豆蛋白。不過如果雞塊完全由雞肉做成,可能會變得太乾。
8. 即溶咖啡:不是100%咖啡。
無論包裝怎麼寫,即溶咖啡都不可能是100%天然。雖然它的確由咖啡豆而來,但經過一些加工手續後,咖啡豆會失去原本香味,因此必須仰賴其他添加劑來提味。
9. 冷茶:1-15%茶、9-15%糖、2%添加劑、70-80%水。
市面上的茶多半由茶的萃取物製成,因此真正的茶葉含量其實可能僅有15%不到,剩下的都是糖、水、添加物。如果包裝上成分區未寫出茶萃取物,那你其實跟喝水沒什麼兩樣,只是一個是白開水,一個加了添加物而已。
10. 奶油:沒有牛奶,倒是有滿滿的棕櫚油。
天然奶油的成分只有全脂牛奶與鮮奶油。如果包裝上沒有寫出這些成分,那它僅是瑪琪琳 (margarine) 而已,又稱人造奶油。當你從冰箱拿出真正的奶油,抹取時,並不會有黏在刀子上的情形。
11. 冷凍食品。
當販售冷凍食品時,食品重量決定了部分價格,因此為了抬高價格,有些廠商會在商品裡摻水或其他不能吃的成分,藉此添加重量。因此,有時候你真正拿到的食物量僅是淨重的25-35%。
12. 礦泉水:自來水。
有些礦泉水和你喝的自來水沒有不同。有些廠商好心一點會在包裝上小小地註記:來自中央供水系統。
13. 薯條。
雖然左邊的薯條看起來比較多,但其實一量,發現右邊的薯條還多了4克。之前也有人實測速食店「中薯VS大薯」差多少結果讓網友驚訝。
來源:BrightSide
建議大家買東西時,還是先看清楚標示,添加物太多的最好就別考慮了!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