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12秒!他們盯着動物們拉了幾個月的屎後,猛然得到了堆不得了的發現...
![]()
首先, 這是一條有味道的文章....
其次,
反正現在已經不是飯點了....
拉屎,是人類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多數人天天拉屎,有的人拉出的屎圓潤直條,有的人的屎一粒一粒,有的人則經常拉稀....
通過觀察屎的狀態,我們能間接地知道我們的健康狀況.
不過!
雖然人們對疾病很有研究,對屎的研究卻不是很多,
屎對我們仍然充滿神秘感.....
最近,來自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的機械工程的博士學生Patricia Yang專門研究了屎的物理特性....
她把她的研究成果,發表在了一篇叫《軟東西》的期刊上.....
(Soft Matter,結合本文主題,該雜誌的名字真是暗含深意...)
《論拉屎的流體動力學》
![]()
恩,其實拉屎也是有很多學問的....
在這篇論文裡,研究人員主要研究了哺乳動物的拉屎特點。
具體怎麼研究??
他們專門跑到亞特蘭大動物園裡觀察各種哺乳動物,比如大象、疣豬、狐狸.......
不看別的,就盯著它們,等著它們拉屎。
"哎呦,它躬下身子了,要拉了,要拉了....
啊!它拉了,出來了!出來了!!
剛剛拉屎用了幾秒?記下來了麼?
恩記了...
形狀和長度呢?
記了... "
沒錯,在研究收集數據的過去的幾個月,他們就在幹這個....
後來覺得動物園的動物物種不夠,研究人員就只好觀察自家的狗和貓拉屎,或者在Youtube上找其他動物拉屎的視頻- -- 這其實還挺多的...
因為很多遊客喜歡在去動物園時拍攝動物們拉便便的視頻,這幫了研究人員的大忙....
他們計算動物的拉屎時間、屎的長度、一次拉幾截屎(沒錯,這也是很重要的)、屎的密度、重量等等物理因素,
最終得到了幾項重要結論....
首先,在研究的34種哺乳動物裡,
他們發現,不管這些動物的體積大小,不管是食草動物還是食肉動物,
所有這些哺乳動物的平均拉屎時間,竟然都是差不多的!!
雖然有著前後7秒左右的跨度差...但是平均的時間,都在12秒左右! 包括人!
(好吧,對於動物來說這大概指從開始蹲下坐動作到整個結束的時間... 對於人來說,大概是指整個滑出的時間,邊看報紙神馬的不算... . )
這.....聽上去似乎有些不可思議...
因為不同體積的動物,拉出的屎的體積和長度也是不同的,它們身體裡的直腸長度也不一樣,從4厘米到40厘米都有...
按照印象,像大像這種動物拉屎可能會比較痛苦比較慢,畢竟比較大....
而老鼠拉屎可能會很快和方便....
但結果,
並不是。
研究人員發現,之所以動物們能在平均12秒左右解決完成,是因為在哺乳動物的結腸裡有一層粘液,這種粘液能幫助動物在拉屎的過程中潤滑...
最關鍵的一點是,如果這個動物體積越大,屎量越多,那接唱里分泌的粘液越多....
因為有這種粘液的存在,拉屎並不是像擠牙膏一樣擠出來,
![]()
而是像遊樂園裡的水滑梯一樣,屎可以隨著那層粘液順利地滑出來....
![]()
(為什麼水滑梯滑得快,就因為有那層水潤滑啊,能理解了吧)
因為大象的粘液多,所以足夠潤滑,所以儘管量大,最終屎排出肛門的時間和其他粘液少、腸子短的動物差不多....
世間哺乳動物那麼多,為什麼都拉那麼快??
研究人員表示,
"對動物來說,拉屎的時間非常要緊。
為什麼?因為臭啊!!!
在野外,屎的氣味能吸引捕食者。為了避免捕食者來到自己面前,自己還在拉屎的恐怖情況,動物們都是拉屎越快越好。拉完就跑....
經過多年的進化,人類也是這樣。"
在這篇論文裡,研究人員這麼寫到.....
好吧....
可是人不對啊!!
為啥你今天早上拉屎的時間遠遠超過12秒了呢?
研究人員表示,如果你的時間跟12秒相比偏差太大,那基本上是你本身的健康狀況出了點問題。
因為,如果人腸子內的粘液被大便吸收,那麼會造成便秘。
又或者太長,拉不斷,又或是拉稀...
基本都是身體出現了偏差....
這就夠了麼?
並沒有...
除此外,在研究裡,研究人員還發現很多了很多冷知識,比如....
屎的長度一般是直腸直徑的5倍。
![]()
這應該和腸子的結構,以及屎在哪個地方容易斷掉有關....
他們也研究了飲食結構對屎的密度的影響....
她把屎主要分為兩種:能浮在水面的屎和會沉下去的屎....
吃草動物拉的屎,能浮在水面上,被稱為floaters;
食肉動物拉的屎,會沉下去,叫sinkers。
像熊貓(熊貓其實是雜食動物,但她觀察的熊貓只吃竹子)、鹿等動物,因為吃的東西營養低、高纖維,吃進入很大一部分都消化不了,所以它們拉出來的屎都普遍比較輕,像個草團...
請不要懷疑,下圖就是熊貓拉的屎,因為吃竹子竹葉所以是綠色的...
![]()
當然根據吃的竹子的種類不同,有時也能是黃色....
![]()
而食肉動物,比如熊、老虎、獅子,吃肉的同時吃下了量無法消化的骨頭和皮毛,
所以屎很重,很硬,密度更大....
還有麼?
還有.....
作為科學家,研究人員在研究屎的時候還用上流變儀(用來探測各種濕濕軟軟的東西的流變性質的儀器)。
她發現屎具有假塑性,屎的粘度隨剪應變率的增加而減小....
通俗一點的說,就是你越搓它,它就越稀....
這就是為什麼狗屎看著是一坨硬的,但是當你踩到的時候,會發現它是那麼滑.....
好吧,
在論文的最後,
研究人員通過測量亞特蘭大動物園的動物,發現動物們在屎與體重的比例上也有規律。
所有哺乳動物吃的食物佔它們體重的8%,但拉出來的屎佔體重的1%,
剩下的能量被儲存起來了.....
經過在動物園的種種盯屎經歷,
他們計劃把這些發現做成數學模型,未來可以通過不同的拉屎時間,確診不同的消化問題.....
雖然聽上去雲裡霧裡,但感覺....
以後可以更加愉快地拉屎了呢~
![]()
轉載:論壇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