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人物/故宮裡被「觀博」者追捧的老太太

3月29日,在故宮文華殿的陶瓷館,周婭(前排中)為參觀者講解後轉至另一間展館途中。 大 中 小 身著藍色裙裝的女孩,從故宮午門東雁翅樓「浴火重光」展廳裡緊走幾步,追上了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太太。老太太剛剛在展廳裡滔滔不絕講解,這會被一群粉絲攔住要求合影。被「追」的老太太叫周婭,今年70歲了。根據新華網報導,20年前退休的周婭,15年前開始在各大博物館當志願講解員─從2002年在國家博物館講解《大唐風韻》《啟蒙的藝術》,此後一發不可收拾。在中華世紀壇博物館講解《義大利文藝復興》《從莫奈到畢卡索》,再到故宮博物院講解《故宮藏歷代書畫展》《梵天東土並蒂蓮華》。她講過古埃及、古印度、兩河文明,講過希臘、羅馬,講過瑪雅文化和印加文明;從3萬年前的非洲岩畫,講到當代日本有田燒的陶瓷……「能在博物館裡優雅地老去是一種幸福。」徜徉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講了15年的周婭很享受志願講解的人生。「把珍珠講清楚其實不難,通過查閱資料我們都可以弄明白,難的是要把這些珍珠串成美麗的項鏈。周老師講的是學會欣賞美、感受美,追求更美好生活的能力。她總能通過一兩件器物反觀自己的生活,講出直射人心的感受,這是本事,這本事是時間和閱歷造就的。每次聽完周老師的講解,收獲往往超過了展覽,記住的不是年號,而是觀念,心胸都會再打開一些,想成為更好的自己。」追隨周婭七八年的李海虹,視周婭為「女神」。「任何深愛的東西,都不如與大家一起分享來得快樂。」坐在記者身邊,周婭端起茶杯慢慢潤了潤喉嚨,「我可……知足了!每一次講解都是提升積累的過程,我很享受這個過程,有時還會有些小得意。」從早晨七點半踏出家門,中間沒有坐下來歇一次腳,喝一口水,一直處在興奮講解中的周婭像小姑娘一樣俏皮地笑著。她在博物館裡引發人浪這個春天,北京最好的文博展覽無疑是國家博物館的「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盧浮宮的創想」。為了有一個較好的觀賞環境,與朋友相約看展的周婭一大早就趕到了博物館,她還有個任務:給朋友講解。「這個展覽要告訴我們什麼?全球化!」走進「大英」展廳,周婭悄聲告訴身邊的幾個朋友。此時,觀展人不是很多,大家三三兩兩在閱讀著序言,欣賞著展品。「我們來看看序言部分的這件展品:佘盆梅海特內棺。這件展品代表著古代的全球化。埃及沒有樹,每年尼羅河發大水,但是做棺材的木頭來自黎巴嫩,黃金來自努比亞,青金石來自阿富汗,瀝青來自兩河流域。最早的古埃及,資源也要靠世上的物流才能完成。「物流」的概念是物資向有需求的地方流動,這一點,在古代就已經完成了。」周婭的聲音並不大,但幽默風趣,故事化的語言不斷在安靜的展館中發酵,不知不覺中,「親友團」的隊伍在悄悄擴大。講到古羅馬文明時,周婭說:「古羅馬的輝煌,不是靠殺戮,而是靠寬容的宗教政策。寬容讓他們贏得了世界,享樂又讓他們失去了世界。請記住,沒有一個民族是從享樂中走向復興的。」講解中,周婭的表情總是特別豐富。陶醉於人類文明的瑰寶中,她時而驚嘆古先賢的聰明才智,時而感慨暴君的殘忍與專橫;時而仰慕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時而驚羨藝術品的巧奪天工。瞪大眼睛的贊嘆與彎彎眉眼間的沉醉,令她身邊聚集的聽眾從一開始的三四人,不一會兒,就聚成了一個大大的弧形,足有一二十人。周婭每一次在展櫃間的快速移動,都會引發一波不小的人浪。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