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走了,民國大師時代徹底落幕!!2016年5月25日凌晨逝世,終年105歲

楊絳,1911年出生,2016年5月25日凌晨逝世,終年105歲。她是著名翻譯家,代表譯作有西班牙文學經典《堂吉訶德》;也是著名劇作家、小說家、散文家,著有《稱心如意》《洗澡》《幹校六記》《我們仨》等;更是一位德高、學厚、情真的知識分子。丈夫錢鍾書,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研究家,1998年過世;女兒錢瑗,1997年過世。楊絳本名楊季康,小名阿季,1911年出生在北京,排行老四。楊絳出生時,父親楊蔭杭在北京一所政法學校教書,後來歷任江蘇、浙江高等審判廳廳長,京師高等檢察廳檢察長。楊絳的母親生於生意人家,小名細寶,婚後楊蔭杭給她改名唐須嫈(音同英),很是古雅。楊蔭杭鼓吹革命,被清廷通緝,逃往日本和美國求學,一去4年多,唐須嫈就在無錫老家與婆婆、妯娌生活。楊蔭杭回國後,不論南下北上,唐須嫈總攜兒帶女同行,把家務操持得有條不紊,以致孩子們都深信母親「無所不能」。在楊絳的記憶中,父母沒吵過一次架,像朋友一樣無話不談。這種和睦的夫妻關係在舊時代很少見,深深影響著楊絳:「我們姐妹中,3個結了婚的,個個都算得賢妻。我們都自愧待丈夫不如母親對父親那麼和順,那麼體貼周到。」1917年,時任京師高等檢察廳檢察長的楊蔭杭因秉公執法得罪其他官員而被停職。他無意繼續做官,帶著家眷返回無錫。到無錫後,夫妻倆不滿意預先租的房子,親友便介紹了無錫流芳聲巷的一處舊宅,他們帶上楊絳一同去看。沒想到當時租住那所房子的正是錢鍾書家。這是楊絳第一次走進錢家大門。不過,這所房子楊家沒看中,仍住原宅;錢家也沒有立即搬出,5年後才遷入他們自建的新屋。以後,楊絳在無錫、上海、蘇州等地求學。1928年,她進入蘇州東吳大學政治系。1932年,她和孫令銜等4名同學北上求學。楊絳的老同學、已在燕京大學讀書的費孝通心儀她多年,把他們接到燕大參加借讀考試。考試一完,楊絳急著去清華大學看望老朋友,孫令銜也急著去清華看望表兄。這位表兄正是錢鍾書。晚上,孫令銜和表兄一起來清華女生宿舍古月堂接楊絳回燕大,楊絳和錢鍾書第一次見面。這匆匆一見,彼此竟相互難忘。楊絳覺得錢鍾書眉宇間「蔚然而深秀」,瘦瘦的,書生模樣。孫令銜卻告訴她,表兄已經和葉家小姐訂婚了。錢鍾書覺得楊絳與眾不同,孫令銜又莫名其妙地告訴錢鍾書,說楊季康有男朋友,指的是費孝通。然而錢鍾書自有一種「痴氣」,不管不顧定要說清楚,他寫信給楊絳,約她在清華大學工字廳相見。見面後,錢鍾書第一句話是:「我沒有訂婚。」楊絳說:「我也沒有男朋友。」方知一場誤會:葉小姐自有男朋友,只不過錢、葉兩家父母有牽紅線的意思;費孝通自認最有資格做楊絳的「男朋友」,也是一廂情願。兩人從此用英文寫信交流。錢鍾書越寫越勤,一天一封。 那時,錢鍾書已在清華學習了3年,楊絳則從燕大轉入清華借讀,後來又考入清華外文系研究院。錢鍾書跟楊絳說,他「志氣不大,只想貢獻一生,做做學問」,楊絳覺得「這點和我的志趣還比較相投」。錢鍾書去世多年後,楊絳面對丈夫留下的無數手稿、筆記,感慨道:「這個志願不大,卻也不小了。」「見她之前,從未想結婚;娶她之後,從未後悔」1935年,錢鍾書與楊絳在無錫舉行婚禮。當時,錢鍾書已經考取庚子賠款資助的第三屆中英公費留學。婚後不久,他們便到英國去了。錢鍾書進入牛津大學埃克塞特學院讀文學。楊絳本打算進女子學院研修文學,但名額已滿,於是她自修西方文學,有時間就鑽進圖書館,按照文學史的順序,一個個經典作家的作品往下讀。「作為鍾書的妻子,他看的書我都沾染些,因為兩人免不了要交流思想的。」「我們文學上的『交流』是我們友誼的基礎。彼此有心得,交流是樂事、趣事。」 錢鍾書不擅家務,到了英國,家事全由楊絳操持。兩人初到牛津時,吃房東做的飯。開始伙食還好,後來越來越糟,錢鍾書餓得面黃肌瘦。楊絳決定改租一套帶爐灶廚具的住房,自辦伙食。她悄悄尋覓報紙廣告,自己跑去找房。等終於找到滿意的,再帶著錢鍾書來看。錢鍾書看了很喜歡,隨後就搬入新居。有了廚房,楊絳就「捲袖圍裙為口忙,朝朝洗手作羹湯」。錢鍾書吃得飽了,人也快活許多。做家務並不容易,有時出了意外,楊絳也不告訴錢鍾書。一次,楊絳出門送錢鍾書去上課,忽然一陣風刮來,把門帶上了,鑰匙還在屋裡。楊絳就轉到樓背後的花園,借了園丁的長梯爬上臥室的陽台。沒想到陽台通向臥室的木門也關著。這時園丁已撤,長梯也帶走了。楊絳只得側身一躥,雙手搭上了木門上面的氣窗,腳踩在門把手上,再用腦袋頂開氣窗,手腳並用,翻進屋內。等錢鍾書下課回來,家裡一切如常,好像什麼也沒發生過。1937年,女兒錢瑗在牛津出生,小名圓圓。錢鍾書致「歡迎辭」:「這是我的女兒,我喜歡的。」「痴氣」的錢鍾書不想別的孩子跟錢瑗分享父母的愛,也不想楊絳再受生育之苦,沒再要孩子。 楊絳產後虛弱,在醫院住了很長時間。錢鍾書常在家闖些小禍,不時愁兮兮地告訴楊絳: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東的桌布弄髒了;他把檯燈弄壞了;門軸兩頭的球掉了一個,門關不上了……楊絳總是回答:「不要緊。」錢鍾書一聽就放心了。果然,楊絳回到家,把桌布洗得乾乾淨淨,檯燈、門軸也一一修好。多年後,楊絳回憶道:「我已不記得哪位英國傳記作家寫他的美滿婚姻,很實際,很低調。他寫道:1.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結婚;2.我娶了她十幾年,從未後悔娶她;3.也從未想要娶別的女人。我把這段話讀給鍾書聽,他說:『我和他一樣。』我說:『我也一樣。』」楊絳,這個時代最惦記的隱士摘自《 環球人物 》(2014年第26期)人物簡介 來源:bbs.tianya.cn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