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炎造成生活不適 大里仁愛醫院醫師建議早日診治

▲醫師提醒鼻竇炎要早診治。(圖/林重鎣攝) 大 中 小 鼻竇炎的病人常會有鼻塞、流鼻涕、鼻涕倒流、呼吸困難、嗅覺減退、頭痛、咳嗽等症狀,使病人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減退及睡眠不足。另外由於鼻竇炎的鼻涕倒流,其膿液常貯留在鼻腔後部,導致耳咽管的開孔阻塞造成中耳炎。少數但嚴重的鼻竇炎會引起眼睛發炎形成膿瘍,比較不幸的甚至會導致失明,遺憾終生。28歲的莊先生一直不明原因頭痛多年,在一次多途飛機的途中前額劇痛並突然流鼻血,回國後到大里仁愛醫院耳鼻喉科門診接受診治,主治醫師張進芳於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左側有額竇黏液囊腫的症狀,藉由3D導航系統輔助功能性內視鏡手術引流額竇黏液囊腫,莊先生頭痛多年的問題終於得到改善,不再莫名疼痛。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張進芳表示,鼻竇炎並不少見,但需根據病症及病人個人因素來做綜合判斷,通常急性鼻竇炎(症狀持續4週以內)的治療一般以抗生素藥物治療為主,慢性鼻竇炎(症狀持續12週以上)藥物治療效果較差,若想要痊癒,則建議接受手術治療。目前治療慢性鼻竇炎的主流是微創手術,即所謂的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簡稱FESS),它是利用內視鏡的方式將嚴重病變的組織(例如鼻息肉或黴菌球)去除,並恢復鼻竇開口通暢,使鼻竇內纖毛的功能恢復正常。功能性內視鏡手術的適應症除了慢性鼻竇炎、急性鼻竇炎併眼或腦部併發症的處理外,前顱底腫瘤、鼻腔內腫瘤切除手術,以及腦脊髓液滲漏的修補等手術皆可藉由內視鏡的輔助以微創的方式進行。由於內視鏡手術視野受限,對於鼻腔鼻竇解剖構造需有詳盡的了解,才能避免於手術中迷失方向。主治醫師張進芳表示,透過3D立體導航系統的輔助除了讓執刀的醫師確認鼻腔內病變的位置,亦有助於移除所有發炎病灶以外,更可避免傷及重要的構造,如神經、血管等,以避免術後視神經傷害、眼眶血腫、腦脊髓液滲漏等併發症,使得顱底及深部鼻竇手術更安全,且在術中病患只需於手術前在頭上綁上定位頭帶,就能讓醫師在手術中知道手術器械與病患手術部位彼此的相對位置,使醫師在手術時能避免傷及到重要的結構,達到降低手術風險,減少手術時間及增加手術準確性,就像是開車時有汽車導航衛星定位一般,可提供定位參考。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