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城的實踐生活 台東美學館邀集鳳林17位創作者共展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與花蓮縣鳳林鎮北林三村社區發展協會共同策畫「慢城鳳林-素人小物美學展」,自106年3月16日至6月16日於生活工坊展出,帶領民眾深入鳳林慢城的生活哲學,一起感受慢慢生活的魅力。(圖/記者劉修銘攝,2017 .03 .16) 大 中 小 今(16)日於台東生活美學館舉辦「慢城鳳林-素人小物美學展」開幕記者會,為三個月的展期拉開序幕,本次策展以鳳林「慢城的實踐生活」為軸線,透過「琴、棋、書、畫、生活、家」六條敘事分支,邀集十七位創作者共同展出,展現生活在鳳林的人們,靠著雙手記憶與在地素材形塑出的素人手藝美學。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指出,「慢城運動」(Citta slow)」是一種源自義大利的新興城市哲學,如今在全球蔚為風潮,並作為反全球化運動的延伸,慢城運動強調保留地方特色,同時並不拒絕現代化帶來的便利,重視綠化與環境保護、復興當地風俗、支持在地有機小農等,都是慢城的重要指標。於前年的六月鳳林鎮獲得國際「慢城」組織認證通過,成為臺灣第一個慢城。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這個緩慢而美麗的城鎮,文化部所屬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與花蓮縣鳳林鎮北林三村社區發展協會共同策畫「慢城鳳林-素人小物美學展」,透過策展的展演,帶領民眾深入鳳林慢城的生活哲學,一起感受慢慢生活的魅力。展出以多樣化的藝術形式與創作素材,呈現鳳林慢城生活的豐富面向,有「琴、棋、書、畫」系列:劉加和與北林國小師生共同創作的里拉琴與棋、張順傑的書法作品、曾明星的蠟筆畫作;而另一系列的「情、騎、書、畫」:張郁珮以紀錄片帶來慢城情調、曾明星的回收單車裝置、廖高仁與鳳林有關的各項著作、曾瑞騰的鳳林美景攝影集。在策展中,「生活」則是日常中的慢城實踐與創意,唐春玉的陶土蝸牛盆、回鄉青年游焰熾的泥作與明彥的陶作、池德芳與田春蓮夫妻的木作和乾燥花,以及吳永斌推廣生態概念的「生態桶」與自然素材童玩。 「家」是展覽最後一個也最核心的概念,有黃興彩與黃鑾珠的手工家屋,楊火土與村民合力製作的菸樓模型,以及洄遊青年第三屆10位大專生以行動帶來的「千眼牆」:在眼睛的四周留下許多期待社會更加關注的議題,從「家」延伸到對社會的關切和行動。為了讓民眾親身感受鳳林慢城的手工藝魅力,特別規劃一系列「素人小人物DIY體驗活動」,包括花草手工紙小夜燈、木作刮痧版、原木筷子與草編等,免費提供民眾體驗。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