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中方就地槍斃CIA線人 007看多了
![]()
自從北京市國家安全局發布了一個懸賞50萬動員「朝陽群眾」抓間諜後,《紐約時報》也來應景了。 大 中 小 周末,《紐約時報》的報導披露,最近中國大陸反間諜機關密集清除了美國中央情報局埋在大陸的大量間諜,而美國到現在還「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今天,中國大陸政府又正式公布了六名日本籍人士因為涉嫌間諜活動被「有關部門」採取措施的消息。根據鳳凰網報導,間諜,永遠是現實生活中最神秘的一群人物。因為神秘,所以圍繞這個群體的話題永遠充滿了神奇。《紐約時報》的報導也是。
想像的細節可能是作者諜戰小說看多了,《紐約時報》裡面「披露」的一些細節,實在有點扯了。報導中說,中國大陸的保安機關「殺死或者清除」了許多中情局的「線人」,其中還有一個是在某機關大院裡被就地槍斃的。要知道,保安機關也是正常的國家機關的一部分,雖然因為工作需要有一些特殊的權力,但還是需要遵守法定程式的。按照中國大陸現行法律制度,真的能剝奪人生命的只有最高人民法院。隨便開槍擊斃嫌疑人?這都是007的諜戰電影看多了。我們從常識來看,這種電影鏡頭似的處理方式也不合理。千辛萬苦抓到了間諜難道不得先問問明白,「誰派來的?帶頭大哥是誰?」順藤摸瓜一鍋端不懂麼?當場槍斃,這是來滅口的同伙才會幹吧?
嚴峻的形勢那麼中國大陸目前反間諜的形勢如何呢?前段時間,流傳一個所謂法新社的資料,在華的間諜數都詳細到了個位數,居然還有很多朋友轉發朋友圈。這真只是一個無稽之談。報導的細節不可信,具體的間諜數又是高度國家機密,不過我們從國安系統高價懸賞間諜線索來看,圍繞中國大陸的情報戰一直在隱蔽戰場激烈交鋒。人性的弱點永遠是情報機關發展「線人」的要害。最新網上關於《紐約時報》這個報導的段子就說了,「為啥大陸保安機關突發神威?恐怕是因為我們轟轟烈烈反貪的行動,無意中把那些間諜收拾了……」笑話歸笑話,但是道理還是頗有幾分的。那麼,什麼人會成為間諜呢?首先,有可能被發展成間諜的,是有料的人。而且這些「料」對方無法通過正常渠道獲得。比如一個掌握了火箭技術的工程師顯然比路邊賣雪糕的大爺更讓他國間諜部門感興趣。當然了,常年在火箭部隊門口賣雪糕的除外。其次,有的人可能出於個人政治觀點仇視現行社會制度,覺得他國「空氣都是甜的」,於是,便想通過間諜活動妄想顛覆現政權。
中國大陸的社會出現分層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利益多元化帶來了「意識形態多元化」。一些意識形態上與國家相左的,容易對現行社會制度產生不滿,從而被他國情報部門策反利用。這些手法可以是非常文明學術的,比如邀請研究政治制度和國際關係的學者去觀摩一下他們如何民主的選舉,參加其舉辦的各種研討會,邀請他們去某些研究機構同時給予各種優厚的禮遇,前呼後擁萬人之前作為嘉賓發言等等。一個原本普普通通的學者或者其他人士,突然間在這裡找到了成就感,如果再加上他原本在現有制度下有若幹不滿,會發生什麼呢?從思想上對人進行滲透和影響從來都是讓這個人按照自己意圖行事的最有效方式。最後,人性的弱點也是相關國家情報機關的好機會。他國間諜部門往往投其所好,比如,有的人貪財好色,就給他使美人計;有的人貪財,那就賄賂他。不過在這裡,島叔必須提醒一下,忘了007中的邦德女郎吧,如果想通過當間諜過紙醉金迷、聲色犬馬的日子,島叔還是勸你養足精神做生意賺錢去,那個法子更有指望。
怎麼發現間諜正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間諜不好當。況且,反間諜機關因為有國家實力做後盾,可以調集形形色色的資源進行偵查活動,破獲間諜是一種必然。某些潛伏在我們內部的間諜,他的行為注定會有異常,什麼花銷變化,行止間圍著某些機密轉悠等。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