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人物/農民自學蛋雕藝術 20餘年雕刻「萬千世界」

圖為李世華正在進行雕刻。 大 中 小 小小蛋殼又薄又脆,一碰即碎,但對河北省大城縣劉演馬村的李世華來說卻是一種奇妙的享受。古代仕女圖、梅蘭竹菊四君子圖、京劇臉譜等一套套蛋雕作品在他手下栩栩如生,廣受蛋雕愛好者青睞。近日,在劉演馬村鄉情村史館裡,李世華和記者說起了他與蛋雕的故事。根據中新網報導,『這套四大偉人肖像作品是我的蛋雕處女作,花了不少心思,一直珍藏了二十多年,現在我把它捐獻給村裡,陳列在鄉情村史館。』說起自己的蛋雕作品,李世華如數家珍。李世華說的這套蛋雕作品被展示在一個玻璃罩中,人物的眼神、頭髮、表情都被精準地還原,惟妙惟肖。說起自己與蛋雕的結緣,今(2016)年56歲的李世華回憶道,1995年時,他在劉演馬村電纜廠駐北京的辦事處上班,閒暇時喜歡參觀工藝品。一次在北京王府井看到了一套蛋雕作品,栩栩如生,他被這種神奇的工藝深深吸引。後來,李世華便拿起筆開始在蛋殼上反覆地擦擦畫畫,琢磨起來。自製雕刀、選購雞蛋、學習雕刻技術,每一項都是從零開始。李世華介紹說,要成功地完成一件蛋雕作品,從選材、清理、勾圖到雕刻,每一個環節都不能馬虎,需要有足夠耐心。『選材最好選紅皮雞蛋,蛋的色澤和厚度都要均勻,半公斤雞蛋最多才挑出四五個可以雕刻。』李世華表示,採購好雞蛋後還要精心處理,將雞蛋表面去汙清洗,在底部鑽小孔,將蛋液取出,做防腐處理。『最初我是在空蛋殼上創作,經過一次次嘗試,發現先用全蛋殼雕刻好,完成雕刻後再取出蛋液的方法更便於創作。』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試手,他終於掌握了蛋雕的技術,而且越來越得心應手。對於李世華來說,蛋殼是特殊的藝術載體,蛋雕是特別的藝術語言。李世華認為,蛋雕最重要的是勾圖和雕刻階段,先用鉛筆輕輕勾勒出各種圖案元素,經過反覆修正,才能開始正式雕刻。『蛋雕的整個過程可謂刀刀皆險,如履薄冰,因此要膽大、心靜,心無雜念,掌握好用刀的力度。一個蛋殼的平均厚度只有0.2公釐,手勁大了,蛋殼容易破,手勁小了,層次感很難體現出來。』李世華擅長雕刻人物肖像,他說,蛋雕對層次感的要求很高,雕刻時的每一刀都要格外小心,往往一刀失之就會前功盡棄。『每當有新作品雕刻出來,大夥兒一眼就能認出來是啥內容,我心裡特別有成就感。能得到大家的認可,那我雕的每一刀就是有意義的。』多年來,李世華利用閒暇時間,雕刻出越來越多神形兼備的作品,已經從一名蛋雕『門外漢』變成了技術嫻熟的發燒友,現在雕刻一幅作品僅需要兩三天時間。他的蛋雕作品廣受收藏愛好者青睞,成套的古代仕女圖、梅蘭竹菊四君子圖、六大偉人肖像等作品都被大陸全國各地的收藏愛好者收藏,『我手頭上正雕刻著一套108枚的京劇臉譜,現在已經雕刻出12枚。』李世華說。『不僅蛋雕,葫蘆雕刻、紅木小件雕刻我也有一些作品。』李世華說,不論是蛋雕還是葫蘆雕刻等,每種雕刻作品都要經過成千上萬刀的細心雕琢,從事這些藝術創作,既鍛煉了他的耐心和細心,又豐富了他的業餘時間,更讓他收獲了快樂。談起未來對自己蛋雕『事業』的發展,李世華稱,他要將這門藝術學精並傳承下去,讓更多人認識蛋雕這門藝術。『當把一件事做好後,小雞蛋裡就有大內容,我會把蛋雕傳承好,讓它成為一種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李世華說。
圖為李世華正在進行雕刻。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