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瘦菊子/台灣職棒打海外賽?

中華職棒能打海外賽嗎?(圖/中央社資料照) 大 中 小 看報導說紅襪與洋基計劃2018年到英國倫敦打海外賽,這當然不是創舉,以前在墨西哥、波多黎各、日本和澳洲都打過,差別在這些國家的棒球運動並不算沙漠級,而到英國倫敦,就真純粹想推廣棒球。讓紅襪和洋基這兩支大聯盟深具歷史、對抗性與知名度的大球團,到倫敦打海外例行賽有很好的新聞效應,測試歐洲市場的可能性,至少在倫敦產生一波棒球文化震盪。地點在2012年敦奧場館的London Stadium,也是英超西漢姆聯隊主場,臨時改為棒球場是沒有問題的。歐洲不是對棒球一無所知,只是普及度與球賽熱度無法和足球媲美,但實力一直提升,國際賽我們想贏荷蘭、義大利也不是容易的事,德國、捷克、英國甚至俄羅斯,都有一定程度的成長。美國職棒到英國打也有種歷史回溯的味道,寫到棒球的根源,都會提到由英國散播出去的板球( Cricket ),雖玩法有異,但和英國十四世紀的凳球略略相近,且美國原屬大英帝國殖民地,玩類似球戲是可以想見的。1846年可考的史上第一場棒球賽,還是板球場改的,那年美國現今的領土範圍也才剛成形。2018年大聯盟真到倫敦打例行賽的話,在運動文化的回流是很有意義的,主要還在於棒球全球化的擴張,比起足球市場的世界性和商業規模之龐大,大聯盟還不能與之相比。反觀台灣職棒市場規模遲未有拓展的腳步,光是本島的經營都有萎縮的跡象,北部一枝獨大,南部市場越做越小,真讓我憂心。不僅增隊計劃留在嘴巴上,連行銷或市場開拓都缺乏企圖心。比如打羅東或花蓮視為回饋,簡直是對球迷的施捨,再怪政府沒把球場蓋好。如想擴大職棒市場,怎麼辦好比賽,把球場整建得舒適安全,都是球團的責任,不能什麼都推給政府。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