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類人一定要看 粽子裡的XX別碰

▲聰明吃粽子,少油保健康,歡慶端午節積福不發福。(圖/新竹縣政府提供,2017.5.26) 大 中 小 端午節到了,不免要吃顆粽子應應景,但營養師提醒,有些特定族群千萬別冒險,像是粽子裡的糯米,同時具有波動血糖以及不好消化的特性,對於糖尿病患者、腸胃不佳者,如同大忌;而含油量偏高的北部粽、粽子餡料常見的三層肉等,高血脂患者更別碰。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表示,粽子的糯米,下肚之後,容易讓血糖上升,對於糖尿病慢性病患而言,吃多了,可能造成負面的健康影響;又糯米難以消化,若本身腸胃功能不佳,胃腸較弱,最好也是能避免就避免。不適合吃粽子的族群,還有一類人,張斯蘭說,如果有高血脂問題,像是含油量高的北部粽,或是餡料常見主角的肥肉、三層肉等,通通都是地雷,別輕易引爆。亞東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陳志道說,糯米黏性較高,原本就不好消化,加上五花肉、蛋黃,均為高蛋白且不易被分解吸收的食材,使得食物在胃部停留的時間增長,排空速度變慢,就有人一餐吃了兩三顆,出現腹脹、胃脹氣、消化不良、排便不順等症狀。有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的民眾也不宜多吃粽子,因胃排空變慢、消化時間長,容易讓症狀惡化,胃食道逆流更嚴重。康聯預防醫學營養師葉怡妙提醒,胃腸不好者,一般大小約180公克的粽子,最好只能吃一半,以避免胃酸變多、胃部脹氣或悶痛。張斯蘭提醒,慢性病患吃粽子一天以一顆為限,且一般人吃粽子常忽略了青菜的攝取量,建議不管是燙青菜、涼拌或蔬菜湯,以粽子為主食的同時,要搭配至少半碗至一碗的青菜量。營養師建議,上述族群應挑五穀粽、雜糧粽,較不容易造成血糖在短時間內高低起伏;餡料多包荀丁、香菇丁、蒟蒻丁入粽,並以瘦肉取代肥豬肉、三層肉,鹹蛋黃則是千萬不要碰。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