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支付烽火燃起 不同技術各有特色

▲台灣燃起電子支付戰火,不同技術各有特色。(圖/記者陳敬哲攝,2017.5.23) 大 中 小
▲手機電子支付技術比較表。(表/NOWnews)Apple Pay 在 3 月 29 日正式在台灣開啟服務,同時掀起手機支付新戰火,今(23)日 Samsung Pay 宣布啟用,6月1日 Android Pay 也將啟動,再加上已上線 T wallet + 與 LINE Pay 等,市場取向相當難預測,同時驗證技術接受程度。包括 Apple Pay 、 Samsung Pay 、 Android Pay 、 T wallet +  都使用 NFC技術,中文稱為近距離無線通訊,能夠在相當短距離傳送資料,但資料驗證方式, T wallet + 採用 HCE ,必須有網路才能完成認證,其他平台付款時則不用。早期手機電子支付,大多是 TSM 平台,必須更換電信公司專屬 SIM 卡,使用上相對麻煩,接著 HCE 技術出現,不需要更換 SIM 卡就能開啟支付功能,但信用卡認證要靠網路傳輸資料,接著 Token 技術出現,不需網路就能支付。另一方面,目前仍然有刷卡機,僅能夠讀取磁條,也讓 NFC 派不上用場,因此Samsung Pay 特別設計 MST 技術,讓手機發出類似磁條訊號,讓磁條刷卡機也能完成手機支付,擴大手機刷卡適用性。軟體平台電子支付,例如 LINE Pay ,利用條碼掃描完成交易,收銀台必須支援,當使用者打開 App 開啟功能,必須輸入專屬密碼或用 Touch ID ,才能顯示出條碼,當收銀員掃描條碼就付款完成,機制與手機感應相當不同。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