嚇暈!古代日本人為何要涂黑牙齒?沒想到黑齒代表的身份竟然是....!!
老子的師父常樅指指自己的舌頭問老子:「我的舌頭還在嗎?」老子回答說「在」。常樅又指指自己的牙床:「那牙呢?」老子看著老師那空蕩蕩如古河道的牙床似有所悟。這是劉向寫在《說苑》里的寓言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常樅同志的牙齒不怎麼樣。牙自古以來就是人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功能至關重要,因此之於牙齒曾經有過令人眼花繚亂的習俗和文化。日本從四五世紀的古墳時代就有的一種牙齒習俗,一直延續到明治時期才因政府法令被中斷,歷時一千多年,堪稱此類習俗之最,那就是黑齒。
黑齒是用鐵粉和五倍子將牙齒染成黑色。方法一般是將燒熱的鐵屑浸泡在濃茶或淘米水里,再添加醋、酒等,以增添染色劑的光澤。同時,為加強附著力,混入五倍子(付子)粉,浸泡兩月則成。為了緩和染色時嘴中的不適感,染色時還會在其中加入糖、粥等。天皇宮內將這種染色劑稱作付子水;武士階層稱為黑齒;江戶時代庶民稱為鐵漿付或付鐵漿,這其中是否有配料的差異則不得而知。江戶末期產生的逸聞集《關秘錄》中稱,這種習俗始於四五世紀的古墳時代,自大陸傳入,至七世紀初圣德太子任攝政時期廣泛流行開來。但因為此書的記載并非原始史料,所以一直受人質疑。直到1953年,山崎秀治等人在對從大阪大藪古墳進行挖掘時,發現了十例人工染黑的人齒,且驗明并非嚼食檳榔所致,并將這一發現寫入《大阪府文化遺產調查報告》中,才算為此說蓋棺定論。
中國古籍如《箋注倭名類聚抄》《魏志·倭人傳》《楚辭》《史記》《列子》《淮南子》《呂氏春秋》等文獻中都有關於「黑齒」「黑齒國」的記載,例如,《魏志·倭人傳》中記載:「又有裸國黑齒國,復在其東南。船行一年可至。」又如《山海經》:「東海有黑齒國其婦人悉黑染……」日本國內關於黑齒較完整的記述為明治時代編撰的《古事類苑》:「黑齒曰おはぐろめ或おはぐろみ,漢字寫作「染牙」、「 染齒」或「涅齒」。所謂施鐵漿以黑齒。女子黑齒之事早載於《倭名類聚抄記》《枕草子》之後書。雖為自中古以來之習俗,始鐵漿之禮始見於《諸大名出仕記》《建內記》等書,故此禮始於足利氏時代。自親族或知音中,選老婦人為鐵漿母,令其處之。此儀式古八九歲為之; 近世則多十三歲之時行之;民間臨結婚舉此式,以表成人妻事宜。故有乞鐵漿於數戶之習。黑齒本限為女子之事,中世以來,男子亦仿之。」
關於這一習俗,文學作品中也多有涉及,比如紫式部在《源氏物語》里特別說明紫姬未依老派祖母的習慣將牙齒染黑。日本最早的短篇小說集《堤中納言物語》中有一篇《愛蟲公主》描寫了一個反叛的貴族女孩:不似其他適齡女孩兒般染黑齒、剃眉,也不化妝。從中可見至少在公元八九世紀,黑齒就已經成為牢固的傳統,這種習慣是如何形成的呢? 樋口清之在《日本原始文化史》中按照手段方法將身體裝飾分為三類:身體加工(拔牙、頭部變形、切指、紋身等)、涂抹身體(染甲、染發、染牙等)、附著裝飾(衣物、首飾等)。這其中,拔牙是繩文時代廣泛流傳於日本西部的一種成人儀式習俗。那是成為共同體成員必須經歷的考驗,是一種類似宗教儀式的嚴酷的考驗,而在日本東部和北海道地區卻沒有這種習俗。而大和國統一日本的過程中,可能逐漸吸收了這種盛行於日本西部政教合一的奴隸制國家的文化習俗。此時,冶鐵技術和稻作技術已由朝鮮半島傳入日本,人們發現了五倍子和鐵粉作用可使牙齒變黑的配方,以此來涂黑牙齒,來象徵過去拔牙的古俗。古代各部族拔牙位置不同,以此可以分辨自己人或外來者,這種古俗逐漸演化成了黑齒習俗。但這種習俗作為成人禮的一部分的地位并沒有改變,具體來說,就是婚俗。鎌倉時代(1185—1333)之前,日本一直處於走婚狀態。染黑齒的初始目的很可能是女性為了傳達可以接受走婚或已經有配偶的信息。而平安時代末期,青春期結束的女性和貴族男性都開始染黑齒。染黑齒的年齡因地方而異,初潮、訂婚約、結婚前一日或當天、妊娠五個月時等差異很大。在戰國時期,染黑齒甚至可以提前至八九歲,為的是讓女孩子盡量看起來成熟,以隨時準備進行政治聯姻。染黑齒和剃眉畫蟬眉一般是同步進行的。屆時還要從親朋中選一位德高望重的已婚婦女做「鐵漿親( 鐵漿母) 」。為此還專有一整套染齒工具,這些器具到德川時代甚至發展為必不可少的陪嫁品。
而黑齒在後世還有一項重要作用,那就是身份的象徵。染黑齒是一項很繁瑣的工作,釀泡鐵漿需兩個月時間,且必須堅持每天涂染兩三次,忙於勞作的平民百姓無疑無暇顧及於此,只能是有閑有錢的貴族階級的游戲,因此有一口黑齒就成了身份尊貴的象徵。這種習慣在江戶時代的暴發戶商人身上最為明顯,因為這些商人們身份并不尊貴,作為暴發戶對武士階級既羨且妒,所以常涂黑齒。井原西鶴筆下就有好幾位黑齒的商人的妻子。喜歡通過裝飾牙齒來炫耀地位并不是日本的專利。在伊麗莎白女王的時代,窮人吃不起糖果,於是因吃糖果導致的被蛀空的壞牙就成了地位的象徵。女王本人就很喜歡吃糖,因此牙齒狀況很差,不得不拔掉了臼齒,為了臉頰不要凹陷顯得病態無神,她在兩腮填上了棉條。
而在江戶時代,因為儒家思想興盛,學者們對黑齒習俗進行了儒家化的解釋。他們認為黑齒是古人「貞女不侍二夫」的標志。這些解釋當然很不靠譜,因為走婚時代的日本并沒有中國式的貞操觀念,這種貞操觀念只能是對偶婚的產物。也有人認為黑齒起到了丑化女性外貌以避免強奸的作用,訪問日本的早期人類學家如,Engelbert Kaempfer, Philipp Franz Balthasar von Siebold, Rutherford Alcock多持這種觀點。而從功能來看,染黑齒這種做法也許是出於對牙齒的保護,因為鐵粉顯然可以提前與酸反應以減輕牙齒所受的損害。明治維新后,1870 年2月5日,明治政府頒發了黑齒禁止令,但是,由於其在民間根深蒂固,直到大正時期(1912—1925)仍可見到黑齒老人。谷崎潤一郎在《陰翳禮贊》中提到,他於20 世紀初,在旅館里見到「染黑齒的老齡侍女」。政府頒布禁令之後,黑齒逐漸退出日常生活,在花柳界和演藝界又流行了一陣子后,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關於黑齒的起源依然眾說紛紜,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這種習俗是從大陸傳入日本的,因為這種習俗最早被發現并不在日本,而是在日本東南,也就是爪哇等地。我國的南方可能也曾存在過以黑齒為標志的部族。比如《楚辭·招魂》中就有寫到:「魂兮歸來!南方不可以止些。雕題黑齒,得人肉以祀,以其骨為醢些。」晉張華《博物志》里也有同樣的記載。而越南也有同樣的習俗,及至近代發展成為用油漆涂牙。若綜合考慮地緣因素,這種習慣,大約最早真是起源於嚼檳榔也不一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