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科文資系深耕在地文物保存 修復朝天宮部分文物

▲記者會展現清末明初的「巨型青花瓷瓶」、「觀音銅像」及具50年歷史的「城隍圖」3件文物修復成果。(圖/記者蘇榮泉攝,2017.03.22) 大 中 小 雲林縣政府推動在地文資保存有成,今(22)日與北港朝天宮及雲林科技大學舉辦「雲科大文資系在地文物保存深耕計畫-北港朝天宮文物修復完竣」記者會,秘書長黃玉霜、文化處長林孟儀、朝天宮董事長蔡咏鍀、雲科大人文與科學學院長巫明昌等人皆到場,見證文物修復成果。董事長蔡咏鍀指出,文物經過修復團隊的悉心修復,展現出原本的面貌,除了可以培養出優秀的文物修復專業人員外,更可以加深在地的人才培育,讓專業人才能夠留在家鄉,是產官學合作的成果。黃秘書長表示,此計畫是由縣府向文化部申請經費,藉著雲科大的學術能量修復朝天宮所提供之文物,透過3方的合作,讓3座極具歷史意義的文物在修復後再現風采;相當感謝朝天宮及雲科大的協助,賦予歷史文物新的生命意義,未來縣府也會持續向中央爭取經費,讓更多在地文物發光。朝天宮董事長蔡咏鍀表示,希望持續與雲林在地學界合作,讓更多朝天宮的文物重現原本樣貌,也讓更多人感受到歷史文物之美;未來朝天宮希望與雲科大合作修復近百年歷史的進香旗,讓北港特殊的媽祖文化源遠流傳。
▲參與修復的雲科大Gordon Turner-Walker教授對朝天宮提供的百年進香旗修護工作深感興趣。(圖/記者蘇榮泉攝,2017.03.22)參與修復的雲科大Gordon Turner-Walker教授說,本次修復的文物並非陳列在博物館中的物件,而是對於存在於社區居民真實生活中的文物進行修復,意義相當重大。
▲參與修復的雲科大Gordon Turner-Walker教授對朝天宮提供的百年進香旗修護工作深感興趣。(圖/記者蘇榮泉攝,2017.03.22)雲林縣政府、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自民國105年開始,啟動「在地文物保存深耕計畫」,今日展現清末明初的「巨型青花瓷瓶」、「觀音銅像」,以及具50年歷史的「城隍圖」3件文物修復成果,該計畫是由雲科大文化資產維護系的林煥盛教授(日本「國寶修理裝潢師聯盟」技師)及Gordon Turner-Walker教授帶領學生共同修復。參與修復的雲科大學生楊悅琳、周穎鴻、葉小溶表示,「巨型青花瓷瓶」、「觀音銅像」、「城隍圖」3件文物分別以彌補瓶口裂縫、去除銅繡、去除圖面發霉處為修復主要任務,希望修復後的物件可以在大家的維護下,保存更久的時間。
▲「觀音銅像」去除銅繡後,呈現美麗紋路線條。(圖/記者蘇榮泉攝,2017.03.22)雲林縣政府從民國91年開始,為北港朝天宮進行歷時7年的古蹟修復工程,民國100年3月完成「雲林縣國定古蹟北港朝天宮彩繪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也從民國103年開始一直持續協助爭取中央補助北港朝天宮進行文物普查、整理等計畫,更於去(105)年進行產官學合作串連,讓學術殿堂與廟宇殿堂進行交流,促進文物保留發展。縣府文化處表示,未來希望持續與北港朝天宮合作修復所藏各類文物,如匾額、錫器、銅器、掛軸、線裝書、織品等,這些文物期藉由專業的保存修復團隊的悉心修復,展現出這些文物原本的面貌,並且延長文物的壽命,除了可以培養出優秀的文物修復專業人員外,更可以加深在地的人才培育,讓專業人才能夠留在家鄉,擴展城鄉青年回流就業的機會與可能性,並開啟文化資產維護專業教學與地方廟宇合作的先河。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