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師大國文課不讀古文 改教企畫案撰寫

▲台師大表示,過去「大一國文」傳統的講述很容易讓「大學國文」淪為「高四國文」,因此決定改以「學術導向」、「議題討論」為主的國文課。(圖/台師大提供) 大 中 小 台灣師範大學計畫讓教師帶領學生關懷、書寫台灣的沒落產業;也讓教師與學生一起集思廣益,推動中文電腦字型的開發;還有老師的作業是虛擬募資平台,撰寫公益募資文案,讓國文課變得很不一樣。根據台師大共同教育中心經過長期的觀察與分析,學生入學時,國文成績達14級分以上者,約占30%;10級分以下者則不到5%,這顯示學生的國語文程度已達相當水準,因此除了少數補救教學,大學國文課不應再以提升語文能力為唯一導向,而應在大一時為學生建立良好的議題思辯與學術寫作的能力。台師大遂於去年起推動一系列國文課程改革,打破過去研讀古文小說,改以行動、思考為主的國文課,就是要讓大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思考解決的辦法,並以文字展現論述的能力。台師大表示,過去「大一國文」雖列為必修科目,但課程多以研讀古今文選,或配合教師專長講授經典作品為主。傳統的講述很容易讓「大學國文」淪為「高四國文」,甚至被學生譏為大學教授上的沒有高中老師精彩。有鑑於此,台師大決定以「學術導向」、「議題討論」為主的國文課,給大學新鮮人不一樣的能力提升與課程感受。此新型態國文課程,以「議題導向」(guiding question)寫作訓練為主,教學從「發現議題」出發,經歷「提出主張」、「論述求證」、「思辨回饋」、「修正補充」等過程來完成寫作,讓學生未來在職場上,面對報導評論、科技譯介、商務提案、政策規畫或教育輔導等工作,都能具備論述能力。目前新制國文已實施一學期,也讓學生觀察分析挽面、打鐵等即將消失的產業困境及突破之道,以及撰寫路燈電線桿膠渣清潔公益募資平台企畫案等,讓文字轉化為實際的行動,表現出與過去不同的學習視野,也引導學生投入產業、理解創新,讓大學國文課不再只是複製高中國文課,而是連接校園與社會。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