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膝關節/失控隧道:枉顧人命的冷血事件

▲《失控隧道》從很小的議題,將整個大韓民族對輿論走向跟政府拋棄人民的態度全賞了個耳光。(圖/鴻聯,2016.12.06) 大 中 小 有了賣座熱片《屍速列車》(Train to Busan),原名為《隧道》(Tunnel)加了個「失控」成為台灣上映片名《失控隧道》。也許會讓觀眾錯判為動作片,事實上《失控隧道》講的是面對公安事故後的人性必然情緒反應,從這起隧道坍塌引發政府/民間檢討施工品質疑慮以及公部門救災成效不彰,到媒體追求獨家枉顧人命的冷血態度。

《失》片從很小的議題,將整個大韓民族對輿論走向跟政府拋棄人民的態度全賞了個耳光。對比起《屍》片引發活屍追逐所產生的驚悚感,《失》片的公安議題恐怕更具現實感與說服力,而且令人不寒而慄,也難怪成為上半年韓國熱議作品。故事從一個汽車業務員開往新市鎮的隧道時,遇到突如其來的坍塌公安意外,接下來上演一場狹隘空間獨角戲。河正宇把握了如此窄的空間,表現受到壓迫的慌張心理,同時在事故第一發生時除了解決自己的困境之外,居然還試圖去用有限的存水去救一個命在旦夕的女子,這刻也反應出當代韓國功利主義至上,有時已經泯滅基本人性。這幕反應幾分危難時期的人性光輝,即便知道自己明明資源不夠也願意伸手給他人。這或許是真實世界不容易出現的慈善心地,畢竟光要自救都嫌有問題。另一個有趣的設定是隧道。隧道顯然是政府委外給他國包工程,因為當救援隊要找施工藍圖時發現全是英文,雖然氣憤也無可奈何,加上隧道施作變成豆腐渣工程,偷工減料舉世皆然,但若不是生死一瞬間的壓力降臨,觀眾也不會覺得會怎樣,反正死不到自己就沒事 。加上這隧道通聯新市鎮,不難看出為了開發新市鎮而不惜與大自然爭地。簡單一個隧道議題,劇本設定上就有濃厚的政治暗喻。
▲▼《失控隧道》劇照。(圖/鴻聯,2016.12.06)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