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請聽/學者說這些最該改
![]()
▲蔡英文總統上任將滿周年,學者把脈,環評制度卡死國內投資案,最應該立即檢討。圖為環團抗議場面。(圖/NOWnews資料照) 大 中 小 「拚經濟」幾乎是所有國內外國家領導人一上台都要掛在嘴邊的誓詞,學者為蔡英文總統1年來的執政績效把脈,認為兩岸關係惡化、環評制度對投資案存在高度不確定性、水電等基礎生產要素不足,以及加稅違反世界潮流等,都傷害政府拚經濟目標,是未來施政最急需檢討的重點。蔡英文總統上任將滿1周年,檢討國內投資環境變化,中經院第一研究所所長劉孟俊以及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不約而同表達對現行環評制度的不滿,認為環評已經卡死所有投資案,不確定性太高,是未來施政最需要檢討的優先項目。此外,對國內稅改以增加遺贈稅,並提高企業營所稅為目標,劉孟俊也持保留態度。他質疑,全世界都在減稅,台灣是否真的存在加稅空間。劉孟俊呼籲政府不要只想拔鵝毛,應思考在擴大稅基後降低稅率,達成稅收平衡目標。孫明德則對1年來兩岸關係惡化表達憂心,除可能傷害赴大陸投資台商,另方面,來台陸客減少,對國內遊覽車、飯店等服務業營收影響也很大。此外,缺水、缺電疑慮提高,他批評,廢核是民進黨的基本教義,卻又無法說服企業界可由綠能完全取代核能,在基礎生產要素不足下,很難吸引內外資在台投資。至於政府推動8800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孫明德認為的確該做,面對在野黨強力杯葛時,應重新盤點內容、加強溝通。至於新南向政策則被孫明德看衰,認為政府無錢也無心,他建議,應同時結合新東向目標,發展對美經貿合作,協助廠商打天下。劉孟俊則認為,平台經濟已成為全球新的商業模式,台灣應面對平台經濟興起的現實,產業政策朝服務業科技化目標研擬,並成為全球經貿規則制定的參與者。而面對人口老化問題,政府也應加速思考老年以及退休人力再利用方案,並化解世代爭議。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