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椿象蟲危害 宜蘭縣動植物防疫所呼籲提防
▲荔枝椿象蟲成蟲體呈黃褐色,長約24~28公釐。(圖/記者李清貴翻攝,2017.5.12) 大 中 小 宜蘭縣員山鄉和冬山鄉去年8月首度發現「荔枝椿象」後,近日因氣溫逐漸提升,經監測,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提醒此蟲又開始蠢蠢欲動,不僅危害荔枝及龍眼,民眾若不慎碰觸其噴出之臭液則會引發皮膚灼熱及刺痛感,宜蘭縣動植物防疫所呼籲農友及民眾須小心提防。宜蘭縣動植物防疫所表示,荔枝椿象原本分布於南亞與東南亞地區,近年來成為入侵台灣中南部的重要害蟲,成蟲體呈黃褐色,長約24~28公釐。若蟲體型為長方形,初孵化時呈紫紅色,隨著齡期增加逐漸轉為橙紅色或淡橙色,民眾常因若蟲顏色鮮豔抓來把玩,而被分泌的臭液灼傷皮膚,最後留下橘紅色的疤痕。成蟲和若蟲具有刺吸式口器,吸食無患子科的荔枝和龍眼嫩芽、嫩梢、花穗及幼果汁液,導致落花、落果及果皮黑化,且被刺吸的果實傷口易引發其他病害感染,每年造成荔枝龍眼約20~30%產量損失。宜蘭縣動植物防疫所指出,與其他本土椿象不同,民眾若刻意驚擾荔枝椿象,其分泌的臭液接觸皮膚會引發灼熱感甚至潰爛。初步調查宜蘭縣境內主要分布在員山鄉和冬山鄉,除了荔枝龍眼之外,同為無患子科的台灣欒樹亦為荔枝椿象的寄主,甚至有農民也曾在文旦和蓮霧葉片上發現過荔枝椿象的卵塊和若蟲。防疫所提醒民眾,若發現此蟲請勿碰觸,而自家有種植龍眼者則可參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下處理方式:施用防檢局公告推薦用於荔枝龍眼的椿象防治藥劑:陶斯松、 可尼丁或賽洛寧,選擇上述其中一種農藥即可,施用於剛孵化的若蟲防治效果更佳。於主幹基部塗佈一圈黏膠,防止掉落地面的若蟲爬回樹上危害,並可黏住蟲體造成死亡。把握荔枝椿象4~5月的產卵盛期,摘除樹上卵塊銷燬,其卵粒通常為14粒排列整齊。為避免誤傷蜜蜂,請勿於開花期間噴藥。若發現大量荔枝椿象群聚,請通報宜蘭縣動植物防疫所,電話03-9602350防治技術或藥劑使用方面有疑問,請洽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作物環境課植物保護研究室,電話 03-8521108。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