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覺得家裡主子很孤單,想幫他找個同伴?不需要的!其實貓咪喜歡獨來獨往~
看完有點感慨啊~原來一切的一切都是人類在自作多情(哭喵星人也真的超有個性的!!--------原文如下-------
從別的動物身上來看,貓咪究竟有多獨立?相信大多數鏟屎官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體會,那就是貓咪們向來不喜歡配合,無論是對人類還是彼此之間。英國林肯大學的教授Daniel Mills也曾經做過一項研究,證明貓比狗更喜歡自主和獨立的狀態。作為一隻高冷的喵星人,他們更傾向於我行我素,這讓我想起來一句至理名言: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鏟屎去吧!」。既然貓不喜歡配合,那麼我們自然也就無法考量他的團隊協作程度。所以,我們或許可以換個角度來想,除了貓以外,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多其他種類的動物,為何他們卻願意作為團隊的一份子享受群居的生活呢?
群居動物的稀釋效應正如我們都知道的,群居是自然界一種常見的生存形式,無論是我們人類、鳥類、獸類又或者是魚類,大家仿佛都喜歡群居。就連諸如獅子這類殘暴的食肉動物也常常一起捕獵,大家都很重視團隊配合,但偏偏只有貓咪自己喜歡孤芳自賞。從行為經濟學的角度來看,
對於幾乎所有的「被獵物種」來說,他們的生存戰略帶有明顯的「集體安全感」因素。換句話說,這種群居的安全感被稱為——稀釋效應。簡單而言,生活在自然界中時很危險的事情,隨時都有可能被獵殺的可能。所以,倘若你獨來獨往,那麼當你遇到敵人所被捕殺的可能就是100%,但如果你和100個同類一起,那麼作為單體你所被捕殺的機率就會降到1%。
群居的企鵝們群居動物的多眼效應除此以外,群居的動物還會享受到另外一個受益,我們稱之為
「多眼效應」。也就是說,做為自然界中食物鏈的下游,
當被捕殺的動物群體越大時,他們就越有可能更加高效地發現靠近自己的天敵。簡單說,也就是你越早發現天敵,也就擁有越多的時間執行你的逃跑計劃。這種集體預警還有其他的好處,比如群居可以給每個個體更多的時間和能量去尋找食物。另外,
群居在機率學上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方便動物之間尋找配偶。因為在廣闊的自然界中,獨來獨往的你也許很難尋得到合適的伴侶,但是群居生活則不一樣,你可以充分享受近水樓台先得月的便利。再進一步來說,當你和你的配偶喜得貴子的時候,群居動物同樣遵守了
「群養法則」:成年的動物會彼此協作,互相保護或幫助餵養你的寶寶。
喵媽媽餵養喵寶寶這一點其實對於人類來說同樣受用,比如曾經有專家觀察這種行為學在運動員身上的積極作用。環法自行車賽的選手會利用「集體競爭優勢」法則進行比賽,騎行速度較快的選手會抱團騎行,幫助實力稍遜色的選手提高速度,這樣會讓靠後的選手達到相同速度時所需要的體能較少。既然群居生活的好處這麼多,那些遠離同類獨自居住的動物不免就會讓人感到驚訝。正如貓咪所習慣的獨居生活,他們在大腦神經腦迴路中所反映出的並不是上述這些樂觀積極的好處,而是更為悲觀的想法。貓咪們認為,
群居雖然可以便於尋找食物,但是卻不足以彌補其它貓咪一起和自己搶食物吃的缺點。貓咪的生活哲學: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加拿大圭爾夫大學的生物學教授John Fryxel說:
「一群貓咪共同進食時,其它同類的存在,會讓個體貓咪感覺到自己的食物被減少了數量」。這些統統都是本喵一人的
所以,在動物的世界中,自己能否獲取到足夠的食物,成為了他們選擇群居與否的條件之一。貓科動物的食量向來很大,比如豹,一隻豹子每隔幾天就要吃掉23公斤的肉。而且,野生的貓科動物之間對食物的競爭非常激烈,所以豹選擇了獨自生活,獨自捕獵。咦?也許你會想到,為什麼獅子是群居動物呢?沒錯,
獅子作為貓科動物獨居法則的唯一例外,對他們而言,這種群居的代價是為了換的地盤上的交易。例如非洲獅,在野生的大草原中,尋找到一些利於伏擊的絕佳地勢可以隱藏自己,畢竟他們的體積太大活動明顯,只有控制到這些有利地形才能取得更佳的生存優勢。所以,你看到電影中的獅子們成群結隊,因為他們需要不斷加強自己對地勢的控制權,驅逐一些像豹、野狼一樣強大的競爭對手,從而獲得最大勝利。更何況,對於獅子的捕獵成果來說,一隻角馬或斑馬,完全足夠一次餵飽好幾頭母獅。
因此,真正驅使著獅子群居的原因是地盤意識。貓腦中的經濟學思維靠,你說獅子喜歡占地盤,可我家貓明明也喜歡占地盤!沒錯,作為貓科動物,搶占地盤仿佛已變成了一種潛移默化地競爭法則。可是,貓咪的處境卻有所差別,因為他們捕獵的都是小動物,比如老鼠。當野貓抓到一隻老鼠時,他會迅速地把食物整個吃掉,因為老鼠的體積太小,並不足以分享給其他的同伴。這種經濟學思維一隻深植在貓咪的神經腦迴路中,甚至在家中畜養的貓咪也不能改變這種吃獨食的基本傾向。另外還有一點,
就是人類從來就沒有能力馴化過貓,實際上只有貓自己才能馴化他們自己。學樂器也沒那麼難嘛
比如所有的家貓其實都是源自於中東的野貓,也被稱為「林貓」。人類並沒有誘騙過這種貓走出樹林;相反,是這些貓不請自來,為的是到人類的穀倉裡可以集中的捕獲到大量的老鼠。所以,當早期的人類看到貓可以控制鼠患的時候,才引發了畜養貓咪的念頭;然而,貓喜歡穀倉,是因為這裡有大量食物。
其實,這本質上是一種等價交換。至於貓咪喜歡人類這種想法,不過是後來人的一廂情願罷了。
沒有人可以阻擋我稱王的步伐在一起不過是為了彼此利用很多人也許會認為家貓不同野貓,時間久了他們看似願意群居。比如,歷史上的羅馬鬥獸場有近200隻貓在一起生活,在日本的愛媛縣青島(Aoshima),貓與人的比例是6:1。擠擠更健康
可你千萬別誤會,有些貓選擇生活在同一個地方,其實他們的關係仍然非常鬆散,而且他們不會感到有任何群體身份。
他們為的只不過是有一個共同的空間,目的是可以讓它們來照顧自己的小貓寶寶。更何況,貓從來不相信數量能夠帶來力量,所以,即使在極端危險的情況下,貓也不會選擇彼此合作。與之相反,通常其它動物遇到危險都會聯合成一個防禦單位。
孤獨,是我喵最大的榮耀懂得了這一些,我不禁在想,可憐的貓寶寶難道不會感覺到孤獨嗎?事實上,這一刻我又多慮了。
就像人類一樣,看似熱鬧的社交其實只不過是人類受環境條件所迫的一種被動選擇,周國平曾經不說過麼:「人啊,生來就是孤獨的」。所以,與其說貓孤獨,不如把這種獨立可以看做是一種進步。也許喵星人早就看透了人類這些愚蠢的作為,所以才堅持清高,正所謂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做懶吃貨」。沒啥事別煩我
另一方面,類似人在狗身上做實驗,通過食物的獎勵便可讓狗狗反覆完成任何任務。然而對於沒有那麼容易討好的貓來講,我們所認為的部分挑戰其實是對喵星人的了解還不夠多。因為家貓的歷史其實並不久遠,它們長期經受著自然界的蹂躪,習慣了放養的生活方式,很多行為早已根植於他們的腦迴路,想要改變又談何容易呢?所以,改變貓不喜歡群居的行為也許並不是無法實現,但改變很難通過簡單的誘導和調教方式,
對於他們而言,基因上的改變才是根本。不過,話又說回來,幹嘛要改變呢?人類控制這個世界這麼久,終於有一種生物是我們無法馴服的,那你還不快快下跪,向至高無上的喵大人們速速敬禮!就算世界毀滅,我也濤聲依舊
VIA:kknews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