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震撼、敬佩、自豪 訪「816地下核工程」手記

816地下核工程入口。 大 中 小 在大陸西南部的一處群山裡,隱藏著一個工程浩大的地下核軍工廠,如果從外貌看,除了筆直高大的排風煙囪外,看不出任何工程的痕跡,然而在上世紀60-80年代,卻有數萬人在這裡拋頭顱、灑熱血,夜以繼日搶挖搶幹,將滿腔豪情奉獻給祖國的國防事業。它就是大陸歷經17年建設卻最終停建的816地下核軍工廠。根據台灣網報導,5月2日-6日,「全國百家網媒全媒體記者重慶行」活動在彭水、酉陽、涪陵相繼啟動,在涪陵區參訪完「世界第一人工洞體」─816地下核工程後,記者們有震撼、有敬佩、也感到自豪。816地下核軍工程位於涪陵白濤辦事處,是繼大陸第一套核反應堆建設之後,因當時的國際形勢,1966年由周恩來總理簽署命令批准在西南建設最早的核工廠(代號:816工程)。該工程於1967年開工建設,先後投入6萬多建設大軍,總投資7.4億,總建築面積10.4萬平方公尺。據統計,洞內共有大型洞18個,道路、導洞、支洞、隧道及豎井130多條,洞體總長達20餘公里。洞內最大洞室高達79.6公尺,側牆開挖跨度25.2公尺、拱頂跨度31.2公尺,規模宏偉,震憾性強。洞中有洞,洞中有樓、樓中有洞、洞中有河,室內樓層功能分布明顯,隔離性強,宛如迷宮。走進816核軍工廠,一股涼氣襲來,據介紹,洞內四季恆溫,均在25度左右。洞室有如西方教堂般高大寬敞,核工廠主洞、核反應堆大廳、核廢料處理場、「鍋底」、中央控制室、排風塔等功能室分布有序。經過1個多小時的參觀,內心深處感到十分震撼,領略了大陸為國防事業所投入的巨大力量以及前輩們付出的血汗努力。當時這個工程被列為絕密級軍事機密,為了保密,白濤的地名隨之從地圖上消失。保密條文有一條規定,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終身守密,當時的職工家屬也不允許進廠,「一位老兵說得好,守口如瓶,一輩子都不告訴別人你在這裡幹了什麼,其中也包括自己的父母和妻兒。」講解員介紹。講解員還回憶起曾帶過的一位回訪老兵,他稱自己是當時警衛團一團的團長,在工程建設時,曾帶兵在洞口守了五年,整整五年的時間都未往裡踏過一步。「去年帶著妻兒過來回訪,還是他第一次真正看到816軍洞的樣子。」聽到這裡,在感到不可思議的同時,更敬佩的是老兵們極強的紀律性。「真是不容易!」隨著對工程的逐漸了解,現場有記者發出感嘆,核工業專業性強,在大山裡開鑿這樣一個浩大的工程,即便在現在科技發達的年代,也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六、七十年代,他們所用的最先進的工具,僅是風鑽,風鑽在山體裡打孔,填上炸藥,再進行小規模的爆破,最後靠人工一點點開鑿,整個工程只能依賴肩扛人挑。最艱苦的當屬洞體開挖工作,講解員介紹,由於是在山體打洞,士兵們渴了就喝山體滲水,累了就靠石而修,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很多都立過功、受過獎,有的因公負傷,有的因公殉職。眼前突然出現這樣一幅畫面:成千上萬風華正茂的青年士兵,在山洞裡拋灑著汗水、血水,開鑿山洞、背扛石塊,卻始終無怨無悔,支撐他們的,正是心底那份保家衛國、建設祖國的豪情。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