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勤洗手他拯救萬千少婦,自己倒被當成精神病給活活打死
今天我們講一個古老的人,一個古老的故事,但這樣的事,並不是人類 文明史上的一個個案,它發生過許多次,希望不要再次發生… 母親的救星 據《西方文明史》記載,18世紀的歐洲,還是個,人人一年只洗兩次澡、大街上糞便滿地走的時代。 當時的人非但不以潔凈為美,還覺得身體不能隨便清洗,否則會褻瀆神明沾染晦氣。在這種大環境下,可想而知,醫院就像人間地獄。
![]()
髒亂差的歐洲 可偏偏有一個人,在發現醫生保持清潔,關係到病人的生死存亡時,他第一個站出來高聲呼籲,不斷地用數據和實踐自證。結果呢,反倒被視為精神病!早早葬送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他就是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至今,在維也納廣場上,還為他豎立着一個紀念雕像。在他直挺的身軀旁,環繞着懷抱孩子的母親。 一百多年前,他的發現,拯救了成千上萬的產婦,得到的,卻是無盡的迫害。
![]()
1818年7月1日,伊格納茲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一個地處多瑙河畔的美麗城市。他是家中第五個孩子,父親生意興旺,家境殷實,伊格納茲從小就沒吃過苦。 高中畢業,他進入大學讀法律,隨着視野開闊、思想成熟,不願隨隨便便就混一輩子。 偶然一次接觸到醫學,救死扶傷,消除別人的痛苦,他覺得這才是自己想要的。
![]()
在維亞納大學,苦讀4年拿到醫學博士後,他被導師推薦到維也納總醫院,成了一名產科的醫生。 當時的產科是什麼情景呢?簡直可以用慘絕人寰來形容,生產死亡率高達20%~30%,高燒、打冷戰、劇痛和嚎啕,一進產科的大小病房,就跟到了遭受炮彈轟炸的戰場,痛苦和掙扎此起彼伏。 許多產婦生完孩子就死了,留下丈夫和剛出生的嬰兒。這都源於一種可怕的病,那就是 產褥熱。 即便是維也納總院,因產褥熱而死的婦女也不計其數。很多婦女當時寧肯去小診所,甚至在家生完孩子,才去醫院。 伊格納茲剛到醫院沒多久,他負責的200多名產婦中,就有40人因產褥熱死去。 每次丈夫帶着妻子來醫院,都情緒激烈地央求道:「無論如何,救救我妻子,孩子不能生下來就沒母親啊!」
![]()
每次看到產婦死去,丈夫懷抱孩子痛哭流涕,伊格納茲都會深深自責。這跟他學醫的理想產生了衝突,「我明明是為了救人而來的,為什麼卻死了那麼多人?」 聽到初生嬰兒的啼哭,他對身邊的助手說:「我們必須為生命負責啊!」但助手也無可奈何。
![]()
不得不說的是,當時醫療極其嚇人。如果患者發炎了,醫生認為是血液過多造成腫脹,解決辦法?那就是放血!如果患者發高燒了,醫生也認為是血液過多造成的。解決辦法?繼續放血!如果呼吸困難,就說是通風問題。照這種治法,沒病也給治死了。 至於產婦為何患上產褥熱,醫生在對屍體病理解剖後,發現產婦體內充滿難聞的白色液體,在提出了各種假設後,醫生給出的結論極為荒誕:「要麼是醫院的磁場有問題。」「要麼是產婦的心態有問題。」「反正不是我們醫術有問題。」
![]()
維也納總醫院 伊格納茲完全不能接受,在目睹一次次死亡之後,他決定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這個致命的難題。 當時醫院產科分為兩科目:第一科負責培訓醫學院學生,第二科負責培訓助產士。一個特別的現象令他很不解: 為什麼第一科的死亡率,是第二科的好幾倍?僅僅在1846年這一年,前者有451名產婦死亡,相對後者卻只有90名。
![]()
通風、飲食、情緒監控,伊格納茲把所有環節保持一致,兩個病房的死亡率還是不變。無奈之下,他請了4個月的假,跑到另一所醫院去進行觀察。 當他回到維也納醫院時,一個同事意外去世了。他這才想起來,同事死之前,曾對死於產褥熱的婦女進行屍檢,不慎劃破了自己的手指,而同事的死亡症狀,與產褥熱一模一樣。
![]()
再往深一步想,一切都迎刃而解了。第一科的醫生和實習生們,常常在解剖完屍體後,就來到產科查房,也經常用,觸摸過屍體的手為產婦體檢,而第二科的助產士,則從未參與過屍體解剖。 伊格納茲斷定,問題在屍體里,那裡面一定有致命的東西,染上了醫生的雙手和器械。 為了驗證自己的推論,他要求第一科醫生解剖之後,全部用漂白水洗手,並多次提高漂白水濃度,將器械、繃帶一一消毒。很快,產褥熱的病死率,從18.27%降低到0.19%!
![]()
在無數次驗證後,終於,1850年醫生公會上,伊格納茲當眾報告自己的發現:「讓產婦大量死去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們這群不愛乾淨的醫生,是醫生受污染的雙手和器械,把災難帶給了那些產婦!」 此言一出,會場大亂,醫生們站出來大叫反對,斥責他是什麼都不懂的叛徒,「我們是來救人的,怎麼可能是我們傳染疾病?」「你這種人也配當醫生?趕緊從維也納滾出去!」
![]()
當時沒人相信他,他這一驚人的發現,挑戰的是整個醫學界權威,當時細菌還未被發現,醫學理論基礎還是體液論,誰都不知道衛生多麼重要。 頑固派無法接受他的說法,他的上司處處和他作對,醫院拒絕與他續約。好不容易申請到無薪教師職位,他卻不能解剖屍體,自證理論。 周圍的同事將他孤立起來,就算有人想伸手支援,也會怕被連累而躲遠。無奈之下,他只好回鄉。
![]()
在故鄉的小醫院,他成為了產科的主任,要求所有的醫生、護士,嚴格執行消毒雙手與器械的要求。 在這項規定推出後不久,醫院產褥熱發生率急劇下降,平均死亡率僅為0.85%,與此同時,維也納總院產科產婦的死亡率,直線上升,高達15%! 伊格納茲不知拯救了多少產婦。隨後,他連續撰稿,發表論文,1861年,他用德文出版了,《產褥熱的病原、症狀和預防》,書中詳細描述了他的理論與實驗,回應了攻擊他的言論。
![]()
雖然這本書,被後人們稱為:「科學史上最有說服力、最具革命性的作品之一。」依然無法改變伊格納茲的處境。 由於遭到反對者的強壓,醫學期刊都不敢發表他的作品。沒有一個人敢出來援聲他,沒有任何人敢站在他這一邊。 因為那些人心裡非常清楚,只要和他站在一起,要面對的,是整個醫學界權威的全面驅逐。 伊格納茲像個孤獨的鬥士,懷着悲憤之情,言辭越發激烈,四處與人論戰,一次次言論升級:「你們這些老頑固太可怕了!那都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啊!看看維也納醫院的高死亡率,那是明擺着赤裸裸的事實!你們全都是謀殺者!」
![]()
在孤立和重壓下,伊格納茲情緒越發不穩定,尤其聽說維也納總醫院裡,依舊有那麼多產婦不斷死去,他感到無比心痛、自責,不知該如何拯救她們。 他也為以前的自己而愧疚:「不知道當初接觸屍體的我,到底殺死了多少年輕的生命…」在孤獨、憤懣和無奈中,他被認為患上精神疾病,竟然被強迫送進精神病院。 半個月後,他試圖逃跑,卻遭到了守衛殘忍的毆打。受傷的他不幸感染細菌,很快就死於敗血症,年僅47歲。
![]()
沒有人關心他的死,依然是由於那個原因,直到伊格納茲死去,也沒有人敢站出來聲援,儘管有人閱讀了他的理論,也看到了消毒器械後,死亡率一直下降的事實,但無人敢跟整個醫學界作對。 造物弄人,在他去世兩年後,巴斯德發展出微生物學基礎理論。伊格納茲認為屍體中的「致命物」,終於被人在顯微鏡下看到。 李斯特的論文與理論,隨後確定了消毒的重要性。外科手術的術前消毒步驟,這才在全世界推廣開來。
![]()
伊格納茲得到了正名,當初被視為醫學叛徒的人,被人們稱為「母親的救星」。 後來,人們為他建紀念館,豎紀念碑,連布達佩斯,最著名的醫科大學,都用他的名字來命名。 但這顯然太晚了一點,一個年輕的、追求真理的醫生,已經痛苦地離開了人世。 直到他死前,他還惦記着:「回首往事,我只能期待有一天,終將消滅這種產褥感染,並用這樣的歡樂,來驅散我身上的哀傷!」
![]()
伊格納茲只是個平凡醫生,卻在發現了醫學上的謬誤後,為修正這一錯誤奮鬥一生,奔走呼號,不惜搭上自己的性命。 如果沒有他的強行規定,故鄉醫院還有更多產婦死去,即使在被整個學界驅逐、迫害,他也沒有停止追求真理的腳步。 他是一個悲情的英雄,也讓我們看到了人類的荒謬!其實在文明行進之中,這樣的恐怖的事又何止一次? 當一個蠻力、高高在上,以正確自居的集體不顧事實,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和利益,粗魯地將世間黑白顛倒時,試圖揭示真理、說真話的人,反倒會被摁倒在地! 有時,不是真理被遮蔽,而是權威的根基太牢固。似乎在權威眼中,錯誤無法正視,正視就是否定自己。
![]()
維也納大學 與此同時,旁觀者、自顧者們,都只好選擇敬而遠之。有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有人選擇明哲保身,有人為諂媚而背棄。 這樣的困局,一定不止一次,可也許,如果有更多人聲援,更多人選擇正視錯誤,敢於發出更多質疑的聲音,伊格納茲就不會那麼早死去,權威就變得不那麼不可撼動。
![]()
就像著名的「雞蛋與高牆」,高牆再堅硬,也是冰冷的石頭,雞蛋再脆弱,也是溫暖的生命。那些懷揣溫熱心靈的人,如果手挽手站在一起,也許能一起孵化雞蛋,讓它衝破冰冷的高牆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藝 非 凡| 極 致 生 活 方 式 發 現 者 |
![]()
本文已獲 藝非凡 授權 微信號:efifan
原文標題:因為勤洗手他拯救萬千少婦,自己倒被當成精神病給活活打死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