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報報/《擇天記》和《思美人》收視低迷 

《擇天記》劇照。 大 中 小 「鮮肉代表」鹿晗的個人電視劇首秀《擇天記》一度被認為是年度爆款劇,與之前後腳開播的《思美人》首次將屈原的故事搬上螢屏,因《花千骨》走紅的馬可擔綱主演,讓該劇在開播前備受期待。然而,結果並非預期的那樣。根據台灣網報導,《擇天記》平均收視率在1%上下徘徊,《思美人》更是收視大跳水,從6%的收視率直接跌至0.7%。電視劇業內追捧的「鮮肉+IP」模式,似乎開始失靈了。現象套路化「IP劇」再無吸引力有不少觀眾評價《擇天記》最大的優點,是「拍出了一個比女主角還要美的男主角」,至於「逆天改命」的劇情反而沒有太多吸引力。而帶著歷史劇標籤的《思美人》,因為劇情中出現「楚懷王昏君變明君」「「太后」稱謂提前出現」「屈原叫錯自己名字」「服飾艷俗」「端午節提前出現」被觀眾屢屢挑刺。從製作來看,《擇天記》和《思美人》顯然都是「鮮肉IP劇」的標配,外形俊美的明星出演男主角,「咖位」略低的女演員搭戲,外加唯美的布景與造型,拍攝上都是柔光濾鏡把演員拍得美美的。故事上,《擇天記》是與《花千骨》不相上下的打怪升級修仙路,《思美人》要塑造屈原,卻被改造成了穿插著感情線的個人奮鬥史。套路化的劇情,不出彩的人物設定讓劇作本身留不下太多記憶點。這讓已經被「IP劇」砸了兩年的電視觀眾有點審美疲勞了。問題高片酬高預算換不來高收視「鮮肉+IP劇」模式劇集的關鍵因素,是能否拉來一線的「鮮肉」和「鮮花」做男女主角,這就意味著需要有大把的鈔票來鋪路。在「鮮肉」演員的梯隊中,以李易峰、楊洋為代表的一線「鮮肉」片酬基本都是六千萬元起跳,被稱為「歸國四子」的鹿晗、黃子韜、張藝興、吳亦凡,至少都要億元片酬加身,但還不一定能請到。《擇天記》中鹿晗的片酬,就被瘋傳是1.2億元的史上最高片酬。製作成本一度被指超過了4億元。儘管後來制片方檸萌影業極力澄清實際數字絕非傳聞那樣,但按照目前業內對頂級「IP劇」的製作預算來看,3億元的預算、1億元的演員片酬也是其最低限度。至於《思美人》,雖然演員片酬並不誇張,但古裝劇的置裝和置景費用,也讓其在預算上不會低於億元級別。《擇天記》的播出平台是湖南衛視,吸引粉絲優勢明顯,而1%的低收視率實在說不過去。有業內人士透露,如果平台方在買劇前與劇方簽訂了收視對賭協定,沒能達到一定的收視效果,劇方可能連回款都有問題。反思對「迷信流量明星」開始警惕有人猜測,「IP劇」在電視端失靈,或許是因為收視人群的不匹配?然而事實是,即使在「IP劇」粉絲大本營的影片網站,《擇天記》和《思美人》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據貓眼資料統計,開播19天的《擇天記》累計播放量達84.8億次,日均播放量4.46億次;《思美人》開播8天播放量僅5.9億次,日播放量不足1億次。與此前大火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累計播放量突破300億次、日播放量過10億次相比,顯然不是一個量級。這種失靈,也印證了所謂「流量明星」壓陣,並不一定能換來預期的收視反響和網路熱度。劇集的熱度和口碑,歸根到底還是來自於劇本、拍攝和製作這些電視劇的「傳統工藝」上。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