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客退潮】港台同病相憐 旅館不動產成燙手山芋
![]()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今年才開始1個半月,香港已有價值近5億美元(約154.3億元台幣)的旅館不動產易手─包括地產大亨李兆基名下恆基兆業以23億港元售出、位於九龍東區的1座旅館─凸顯陸客減少所造成的衝擊,已促使開發商向其他地方尋求機會。
考量收益 不如改建商辦或學生公寓自2014年起,到訪香港的中國遊客人數持續下滑,去年年減6.7%至4300萬人,即使人數仍佔香港整體外來遊客約75%,但陸客退潮的影響仍日漸明顯。根據官方資料,截至去年3月底,香港旅館數量為257家、客房數合計達7.4萬間;相較下,2009年中當地旅館僅158家,客房數合計約5.8萬間。但產業觀察家預期,在收益考量下,接下來部分旅館不動產將被改成辦公空間、共同工作空間,甚至是學生公寓。隨著外來遊客人數自高峰迴歸常態、旅館營收減少,這將成為香港房地產市場的應變之道。戴德梁行(CUSHMAN & WAKEFIELD)大中華區投資暨顧問服務部主管李志榮(Francis Li)說:「過去幾年,在香港面臨住宿短缺時,B級商辦大樓往往被改建成服務式公寓或旅館。現在情況卻完全倒轉了。」李志榮指出,近期位於市中心的某些旅館不動產,開價約每平方英尺1萬港元,稱得上「不貴」(inexpensive),如今這類不動產轉換為商辦空間將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報酬。戴德梁行預測,拜中國企業需求強勁所賜,今年香港A級商辦大樓租金可望成長3~6%。去年第4季中環商業區約5分之1主要辦公空間都為中國企業所佔據,比5年前躍增了13%。(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本文由《蘋果日報》授權轉載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