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用45年的時間跟蹤研究5000名天才孩子,研究結果出現一大轉機!
研究結果對學校教育將大有裨益。原文:講到天才兒童時,杜克大學心理學家Jonathan Wai說道,
“無論喜歡與否,這些人都控制了社會。
測試中前1%的兒童更可能成為出色的科學家、
學者、500強總裁、法官、參議員和富翁。”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Julian C. Stanley於1972年發起了該項目,
項目名為“數學天才兒童研究”(SMPY),
研究了巴爾的摩地區450名12-14歲的高智商兒童,
通過SAT的數學測試將他們篩選出來。Tom Clyne解釋道,這是第一個正式的學術性“天才研究”。
5年後,Stanley又擴大了研究範圍,研究了更多小孩,
並且決定追蹤他們日後的生活,包括高等教育及職業情況等。前四組包括了SAT測試排名中前3%至前0.01%的學生。
1992年添加了第五組學生,數目達到5000名左右。跟蹤調查被安排在前四組學生18、23、33、50和65歲的時候;
第五組學生已經接受了35歲時的跟蹤調查,在50和65歲還會接受一次調查。德國羅斯托克大學心理學家Christoph Perleth說,
“我不知道其他地方的研究是否能讓我們了解數學
才能卓越的學生到底是如何發展的,
以及為什麼他們能有那樣的發展。
”研究還在繼續,而其結果在過去四十年裡,
已經被寫成了400篇論文和幾本書。最震撼的在於,它反對了傳統的觀點,
即“只有足夠努力,在一定能在某些方面成為專家”。
今年年初,一項獨立調查發現,
有些人並不需要練習就可以在某項運動中輕鬆取勝。
SMPY的結果顯示,在學術領域,這也同樣適用。
該研究認為成就的唯一最主要因素是早期認知能力,
而非刻意練習和環境因素,如社會經濟狀況等。 這可能令人沮喪。但研究還指出了重要的一點,
天才兒童必須得到恰當的培養。這有點惹人爭議,
但研究發現高智商在重視努力的社會中可能是種不利因素。
研究指出,與其讓天才兒童自由發展,讓他們跳級,
或者提前讓他們接觸大學教程是更好的選擇。
Clynes說道:
“SMPYd的數據支持了這種觀點,相比較控制組,
跳級了的天才兒童有60%的可能性能夠拿到博士學位或發明專利,
在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領域,
他們拿到博士學位的幾率是控制組的兩倍。”范德堡大學心理學家David Lubinski在Stanley退休後繼續推動該研究,
他說,“這些孩子不需要新的東西,
只是需要早點接觸到大點的孩子能接觸的東西。”研究強調,及早發現天才兒童,
並對其給予和普通兒童一樣的關注度,是非常重要的。
上文提到的獨立研究認為,
我們給兒童貼上“天才”等標籤是不夠明智的行為。加拿大發展心理學家Dona Matthews在《自然》雜誌上說道,
“過於強調預測誰會成功,
我們很可能賣空了許多測試中得分沒那麼高的孩子。
對於被試的小孩來說,稱他們為‘天才’或‘非天才’都對他們沒有幫助,
相反,這可能會漸漸破壞他們的學習能力。”
有趣的是,五組天才兒童身上,
最能預測他們在未來是否能夠成功的因素是空間才能。
空間才能指的是對二維、三維和四維事物的理解能力。
研究發現,擁有最多專利和出版物的被試者,
在空間能力測試中得分最高。Lubinski稱,這可能是已知人類潛能中最缺乏開發的一項,
據他所知,很少有人對此進行研究,
在學校考試中,這也經常被忽略。SMPY的相關研究可以在
Vanderbilt上查看。via hahasharing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