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力推「雙創」 學者:這是轉型大計

2015年5月7日,李克強來到中關村創業大街3W咖啡。他坐下來與年輕人邊喝咖啡邊聊創業。 大 中 小 但凡社會經歷大的變革和轉型時期,通常都會有一件『自下而上』的重要事情,影響甚至決定著變革和轉型的成功與否,就像上世紀20年代開始的大陸革命、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大陸改革。那麼,當前正在進行的大陸經濟轉型,又有哪件至關重要的事情呢?我以為,它就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根據解放日報報導,當然,這並不是說『自上而下』就不重要。但很多時候,『自下而上』往往能提供或創造更鮮活的動力。以『雙創』為例,它顯然能夠擔當起大陸經濟中長期增長、戰略性新興產業成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縱深推進乃至重塑主流價值的重任。這是一股不可或缺的源頭活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中長期增長動力形成2010年起,大陸經濟增長速度開始下行。個中原因,除了以往常見的週期性因素,更主要的是結構性因素:產能過剩,還有背後的一批僵屍企業;房地產庫存積壓,主要集中在部分二線和大部分三四線城市;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的高槓桿,致使需求側主要動力——投資的增速大幅度下降;同時,外需持續不振,出口的增速大不如前,從而拖累經濟增長。由此,大陸經濟需要尋求新動力。短期的動力可以來自刺激政策,但不能長久,亦會造成新的問題,特別是在經濟下行和面臨深刻轉型的當下。那麼,中長期經濟增長的動力來自哪裡?答案是來自供給側。大陸目前還存在阻礙供給側動力形成和發揮作用的體制性、政策性障礙,所以要透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能激發和產生供給側動力。這是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性,或者說大致的邏輯。分析供給側動力的框架,主要涉及勞動、資本和技術。勞動的現代分析視角是人力資本。人力資本既提高勞動力的質量,也部分替代物質資本,成為現代經濟增長的最重要投入要素。經濟學家舒爾茨認為,人力資本投資的主要途徑是健康、教育和培訓等。資本投入的問題在於優化配置,包括土地、資源和產業資本的優化配置和提高利用效率。其中,既有改革的問題,也有技術的問題。內生於經濟體系內部的技術進步,是經濟中長期增長的動力。由此,企業家才能把勞動、資本帶到一起並組織起來;企業家精神則是不斷地進行創造性、革命性要素重組即創新。資本(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技術都是企業家為了實現『新組合』、把各項生產要素轉向新用途、把生產引向新方向的一種槓桿和控制手段。資本和技術的主要社會功能是,為企業家進行創新提供必要的條件。由此可見,供給側動力也包括『三駕馬車』,即技術進步、人力資本和企業家精神。目前,大陸在這三個方面都存在不足。例如,缺乏原創性的核心技術,人力資本積累不足、質量不高,企業家精神尚未普遍建立。這些都是制約經濟增長和發展的因素。有什麼解決辦法?唯有創新。經濟學家熊彼特認為,創新是要素及生產條件組合的革命性變化,其深處是技術進步驅動。技術進步源於人力資本密集的創業創新,這也是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基本原因。在這裡,創業者、企業家所起到的關鍵性作用是作為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的組織者。科學發現、技術發明和文化創意的成果,都是創業者、企業家主導的產業化過程的投入要素。所以,透過持續、有力地推動『雙創』,形成創業創新文化,就能為培育創業者和企業家創造條件,進而為中長期經濟增長提供動力。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