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日本媽媽們的「欺騙術」,而你絕對甘心「被騙」!
本文轉自日本設計小站(ID:japandesign),已獲得其授權 後台回復「 設計說 」 日站君會為您推送一條設計物語 365天,365句經典,每天只更新一次哦
經常能在日劇和日漫里 看到主人公打開便當盒的瞬間 感動的眼淚掉下來 在日本便利店無所不在 而人們還是更鐘情於帶着便當上班、上學
除了方便、衞生、健康之外 還因為由愛的人親手製作的便當 會點亮一整天的生活 用愛和關心製作的便當 心意滿滿的慰藉 無可替代
大家都知道 日美醬每天推送文章的時間 大概是是十一點多 正在上班或者上課的你 是不是已經飢腸轆轆了 看完今天的文章 估計你會更餓 …… 便當的由來, 最早源於南宋時期的俗語「便當」,意思是「便利的東西、方便、順利」。傳入日本後,曾以「便道」、「辨道」、「辨當」等表記。 「便當」一詞後來反傳入中國是源於日語 「弁當」(音:bentou)。
現在更多的已經被簡化翻譯成Bento了,在大陸大部分地區習慣稱為「盒飯」,即盒裝餐食。但是在台灣地區一般稱為便當,通常用於午餐、外賣、工作餐等場合。
日本的便當歷史悠久,最早出現在 古墳時代(大約四世紀至六世紀之間),那時的便當還很簡單,就是把做好的米飯在陽光下曬乾,叫做 「乾飯」,具有不易變質,便於攜帶,可以立即食用的優點。
在戰國時代成為武士在戰場上的軍糧。 桃山時代(十六世紀下半葉左右)出現了現代便當的雛形,即把飯菜擺在專門的便當盒子的便當。 當時的大名和貴族經常在賞花和看紅葉時攜帶便當。
到了江戶時代(17世紀),便當更加普及了。 日本最常見的「幕之內」便當就出現在這個時代。幕之內便當是當時人們在去劇場觀賞歌舞伎表演等節目時,幕間休息時吃的便當。
當時的幕之內便當的確非常實用,握好的米飯都是扁圓扁圓的,一口一個剛剛好,且都經過烘烤,米飯不會幹燥。菜餚也都是煮燉、熏烤的食品,不用擔心會壞掉。
▲我們平時吃的盒飯 很多人認為日本的「便當」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盒飯,其實不然。 我們的盒飯大多都是簡單粗糙的家常菜,裏面的每一種菜都是沒有 「造形」的。但是日本的「便當」不同,它十分講究一個「形」字!
我們平時吃菜講究 「色、香、味」,其中 「味」是重點,我們基本都不考慮菜形, 而日本菜不同,它講究 「色、形、味」,一個 「形」字的區別,日本飲食文化的特徵就出來了 。日本菜餚注重「形」,所以人們說 日本菜餚是用眼睛吃的。
在日本的整個飲食環境裡,處處洋溢着含蓄內斂卻依然讓人不可忽視的美 。 而重視歷史的日本人更是把古人的飲食習慣一絲不漏地繼承了來,為此,把烹飪出來的菜餚也作為自然風物中的一束花朵,用以點綴人們的生活。
便當與盒飯的最大區別在於 「形「,雖然便當在生活中的角色和我們的盒飯差不多,但是因為它講「形」,一份簡單的便當需要花不少時間來製作。
除了 「造形」,便當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 「欺騙性」, 最好的在最外面,裏面底部的最差。所以第一次吃「便當」的人過後總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
在日本 「便當」相當普遍,學校的學生不像中國那樣去食堂吃飯,他們通常都吃自帶的便當,所以便當也帶來了有趣的 「麻煩」。
在課堂上據老師介紹,學生通常會互相換便當吃,當你的便當做得不好時,其它人就不會跟你換。
日本的便當種類很多,除了我們熟知的壽司便當,還有幕內便當,公司便當,愛妻便當…現在的便當在日本不但是上班族的午飯,也是人們郊遊時的必備。
而日本人很喜歡的便當外國人就未必喜歡,因為許多便當都是涼的,包括米飯和菜,而且一般菜量少,米飯量也不是很足,男性有時只能吃個七分飽,當然這似乎有利於健康,但是涼米飯對外國人來說是似乎有些忍受。
早早起來、親手用心製作後、精心包好、塞進愛人包里的便當。還有那句因為出現在眼前溫暖誘人的食物而變得元氣滿滿的: 「我要開動咯!」
當然,除了感動感動家人帶給自己的的溫暖,還有可能收到 「警告」,日本的一位可愛的媽媽就用 「便當」來和青春期的兒子進行 靈魂的交流!
▲拉完屎記得開排氣扇!
▲沒長耳朵嗎?!
▲禁止看「特殊」小視頻 真正用心料理的食物,會給人帶來溫暖和感動;加上真正的在乎、關懷與愛,這樣的料理更能給人力量。
很多孤身在外的人們,疲於千篇一律的食堂和粗製濫造的外賣,真的很期待這份來自母親或愛人的獨家溫暖。
佛曰:一花一世界, 「便當」作為日本的一種食品文化,它並不只是單純的反映日本的一種飲食習慣,同時也反映日本人民為人處世的一種態度和追求! - END - 授權來源:日本設計小站 ID:japandesign 原文標題:來自日本媽媽們的「欺騙術」,而你絕對甘心「被騙」!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