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斤」重定義 鉑銥公斤原器成歷史

▲國際對「公斤」的度量衡檢測方式將改變,工研院保存的鉑依公斤原器也將走入歷史。(圖/工研院提供) 大 中 小 消費者買東西秤重計價,最怕被偷斤減兩占便宜。但「斤兩」的標準依據又在哪裡?位在新竹工研院的「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中,珍藏著全台灣1公斤的標準-編號第78號「鉑銥公斤原器」。為了確保公斤原器的準確度,工研院除了打造恆溫、恆濕的環境,還必須每10年送回巴黎國際度量衡局(BIPM)體檢,時間長達1個月。工研院量測中心指出,「鉑銥公斤原器」是按質量比,以百分之90鉑及百分之10銥的合金比例,鑄造成直徑和高度均為39.17公釐的直立圓柱體,具有高度抗氧化特性,表面非常光滑,是在1995年從設在法國巴黎國際度量衡局購置來台的1公斤標準法碼複製品,由於它是我國「公斤」的最高標準,因此特別打造恆溫20度、相對濕度40%的校正與儲存環境,使用上也必須極為小心避免磨損。即使如此,為了確保準確度,這些複製品需要定期和國際公斤原器進行比對,我國曾在2005年、2015年,2度由專人護送回「原廠保養」,確保未與國際標準有所偏移。不過,隨著時間逐漸變化,國際公斤原器受灰塵、溼氣或觸摸時的油汙干擾,都可能影響他的質量,因此明(2018)年召開的國際度量衡大會預定放棄國際公斤原器,改用普朗克常數定義,國內的第78號「鉑銥公斤原器」也將同步走入歷史。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