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反派華人全變白人?!學者憂中資「染紅」
奧斯卡電影頒獎禮上,由中方投資、主打國際市場的電影《長城》成為主持人Jimmy Kimmel恥笑對象;現實生活中,資金正不斷從中國湧入,好萊塢「染紅」成為常態。有學者認為,美國電影業創作者自我審查情況的愈來愈普遍,為迎合中國市場不得不調整故事內容。以大連萬達集團為首的中國資金,近年大舉進軍好萊塢,其中,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關係密切的萬達集團,繼收購北美最大院線AMC集團後,去年再斥資35億元,收購著名好萊塢製片商傳奇影業(Legendary Picutres),而近月上映由麥特戴蒙(Matt Damon)主演的《長城》,正是傳奇影業作品之一。在維吉尼亞大學媒體學院任助理教授的孔安怡(Aynne Kokas)認為,中資對好萊塢電影造成巨大變化,其中,為突破每年只能進口34部外語片至中國大陸的限制,製片商以合拍方式拍攝電影,故事內容「由上至下按投資者、中國政府的意願來創作」。她舉例,迪士尼旗下漫威(Marvel)投資的英雄片《奇異博士》(Doctor Strange),為避免得罪中國市場,把劇本內原有西藏高僧「Ancient One」,改編成凱爾特人(Celtic),並安排英國白人飾演。2014年第四集《變型金剛》,故事內中國軍方形象正面,與此同時把美軍塑造成反派;其他電影中,中美在太空領域合作更加是屢見不鮮。「問題是,很多題材在創造階段已經被審查掉,所以我們不會看到中國軍隊做壞事、或達賴喇嘛在好萊塢電影中出現,」孔安怡強調,雖沒證據證明中國政府主導好萊塢電影劇本,但更多時候壓力來自市場力量,「投資者按『沒有白紙黑字的指引』,調整故事內容」。目前,中國政府每年只發出34個配額,讓美國電影進入大陸市場,有關貿易協定將於今年屆滿,中美雙方正就有關協議談判。孔安怡坦言川普上任後,對華政策不穩定性增加,難以預計談判結果;不過﹐她認為中資會繼續收購好萊塢資產,「對中國演員來說,是進軍好萊塢、甚至出演主要角色的絕佳機會」。(鄭柏齡/紐約報導)本文由《蘋果日報》授權轉載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