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北京/北京小吃真的有那麼難吃嗎?

滷煮火燒。 大 中 小 最近有一篇講述北京小吃的文章《北京小吃為什麼難吃》很紅,裡面列舉了從古到今的許多資料和例子,來驗證一個假設的前提:北京小吃真的很難吃。這是屬於先有結論,為了結論尋找論據的過程。這種預設結論的玩法屢見不鮮,倒也沒有什麼特別新鮮的。根據鳳凰網報導,令記者覺得有點難以接受的是,文章中隱含的刻意性的地域道德判斷,猶如當年的網路群歡話題:豆腐腦是甜是鹹,五仁月餅滾出月餅界……講吃喝幾乎是最沒有政治風險的全民參與話題(宗教與禁忌除外),在吃喝中安插地域性的導火索也是引導話題傳播的非常有效模式,但是以一篇主題先行的刻意責罵北京小吃的文章,引起話題狂歡,這種聰明做法的背後,隱隱的有一種非善意。不去指責那篇文章中的疏漏,我僅僅是以一個食客的角度,來聊聊我愛吃的那些北京小吃。需要提前說明:1、我不是北京人,沒有北京戶口,出生在河北,對北京小吃沒有原教旨主義者那種原生之愛。但是同屬北方地區,口味偏好有天然的趨同性。2、我也並非愛吃所有的北京小吃,也有一些覺得一般,沒有吃到過好的。但是也有開始很難接受,後來非常喜愛。3、裡面提到的店,有的可能不在了,有的可能是記憶中的,與現實情況不符,所以沒有必要按圖索驥。Beijing Snack滷煮火燒
一個菜底、二兩火燒,便覺塵世溫暖
我曾經寫過不少文章講述我對滷煮的喜歡。比如:滷煮,只有北京人才知道的幸福。十幾年前,我在北京的第一個工作是在《新京報》,當時在虎坊橋,虎坊橋一帶有不少有意思的北京小吃,其中滷煮比較有名的有兩家:南橫街的小腸陳,工人俱樂部的凱琳滷煮。當時幾乎是午飯的標配,一個菜底,兩個火燒,便宜,好吃,落胃,吃完了覺得塵世溫暖。我陸陸續續推薦過的滷煮店還包括:東四滷煮店、北新橋滷煮、晴緣天地滷煮店、三元橋門框胡同百年滷煮、西四滷煮呂、陳亨滷煮小腸……各家口味都有區別,其實都各有各的缺陷,評價一個20塊錢人民幣吃飽的小吃不能太過苛求,有的湯鹹,有的料渾,但是即便如此,我依然在一個人飢腸轆轆的時候,願意進一家滷煮店,點一碗滷煮,搭配一份炸灌腸,再來一瓶北冰洋。爆肚
外形粗糙,講究可是多了去了
前些日子特別想吃爆肚,惦記著去以前東直門外的爆肚皇,到了之後發現人去樓空,查了一下,原來搬到了三里屯附近的一個辦公大樓裡。於是摸著去了,點了肚仁、肚領、散丹、蘑菇頭,還點了牛肉餡餅和糊餅,一碗粥,一碟素菜,吃的舒舒服服。老闆還認識我,過來跟我打招呼,說剛搬過來一個多月。其實我還是很惦記著當年在東直門外的簡陋房間裡吃爆肚的情景。我經常去吃爆肚的地方包括李記白水羊頭,這裡的爆肚品質不錯,還有油爆肚仁,可以試試;六鋪炕的金生隆爆肚馮、和平里的西德順爆肚王、老門框爆肚……這些爆肚店往往都有涮肉,他們像是一對好基友,經常聯袂出演。剛下了雪了天氣,真的應該找個地方吃爆肚,喝小酒,吃涮肉。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