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探密/大陸史前就有「雪靴」 古老文明裡看時尚

甘肅玉門出土的四壩文化人形陶器。 大 中 小 近些年常往西北行走,有一物偶爾會在眼前晃蕩,一隻靴子,陶靴,是古物。它擺在展覽櫥窗裡,可覺得它是那麼熟識。這哪裡是古物,它分明就是現實生活中女子們腳下的時尚風情—這不就是雪靴嗎?根據光明日報報導,論說這雪靴,其實並不能說是一樣美物,模樣並不俊俏,甚至感覺還有點笨笨的,可它似乎突然間成了女子們的冬日時尚,不論有雪無雪,都一樣可以裝備在腳上,都一樣感覺到特有的派頭。辛店文化的靴子,它像不像是雪靴?真是像極了!可它卻在大約3000多年前就行走在寒冷的大西北了,是史前先民的裝備。現代雪靴可是一種舶來品,這是不爭的事實,可這又是一個讓人放心不下的事實,應當如何來看待呢?大陸史前就有雪靴一直以為,名為雪靴,應當與雪天防寒有關。事實是,它與寒冷有關,卻與雪無緣。說它與雪無關,是因為它初問世的地點是在澳大利亞。一個姑娘深愛著一位飛行員,每當返航落地,姑娘都要用雙手去揉搓戀人凍僵的雙腳。有一次飛行員執行緊急任務,姑娘扯下自己的羊皮帽子和大衣領為心上人包裹雙腳,這雙醜陋的鞋子就這樣飛上了藍天。這溫暖的感覺非常不錯,其他飛行員也都學著用羊皮包裹雙腳,他們在空戰中有了更好的表現。戰爭結束後,澳大利亞人由這場空戰愛情受到啟發,製造出名為『ugly boots』的羊皮靴,後來澳大利亞人暱稱之為『UGG』,想不到它後來成了全世界潮人推崇的『UGG』雪靴。其實在大陸歷史上,早就出現過靴子,種種色色,不可盡言。一般來說,那都是男子的裝備,更多的是軍士們的行頭。不過稍稍尋覓,也還是可以發現女子的足上,出現過那溫暖柔軟的靴子。李白詩《對酒》,說那吳姬十五『青黛畫眉紅錦靴,道字不正嬌唱歌』;杜牧詩《留贈》,是寫給舞女的,『舞靴應任閒人看,笑臉還須待我開』;黃庭堅詞《西江月》,也是寫的舞女,『轉眄驚翻長袖,低徊細踏紅靴』。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