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探密/來看看民國時期的護照、彩禮單都長啥樣

浙師大一研究中心收藏的各式文書。 大 中 小 不久前,在金華市檔案館一批館藏民國檔案中,意外發現了25件金華縣清代文書。經有關專家鑒定,其全部為清代真品。一時間,這一發現迅速成為了公眾關注的焦點。根據人民網報導,本報『浙中周末』版以《市檔案館驚現清乾隆年間文書,館藏檔案歷史前推163年》對此事進行了關注。而事實上,古代文書背後,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上文中曾提到,這批文書的發現者,是一位浙師大教師,這是他在金華市檔案館查詢檔案資料過程中的意外發現。古文獻研究者的意外發現 揭開嶄新一頁這位教師名叫李義敏,他的身份是浙江師範大學出土文獻與漢字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多年以來,他所在的研究團隊一直致力於研究中國古代文書。該中心成立於2009年11月,闢有世界上唯一以『手寫紙本文獻』命名的資料室。主要收藏甲骨金文、簡帛文獻、敦煌吐魯番文獻、域外漢文文獻、宋元以來契約文書以及明清檔案等文獻的出版物,並購藏有近十萬件元代以來的魚鱗冊、契約等公私寫本文書,是目前浙江省內收藏古文書數量最多的研究機構。這一研究機構還承擔了國家新聞出版重大科技工程專案『中華字庫』工程子專案『手寫紙本文獻用字的搜集與整理』,這是浙江省人文社科領域最大的科研專案。李義敏回憶說,金華市檔案館的館藏資料數量龐大如浩瀚大海,發現清代契約文書實屬機緣巧合、滄海拾遺。過去人們普遍認為,市檔案館裡可能沒有清代文書。『我當時在檔案館裡的民國資料中查詢土地歸戶冊,也就是民國時期的土地登記檔案。在歸戶資料中,夾著幾頁泛黃的紙,與民國紙張大不一樣,一看印章,明顯是清代的文書。』再細看內容,真相大白。一層層『挖』下去,足有25件之多。最早一件契約文書是清乾隆十三年的,這意味著,將該館館藏檔案歷史前推了163年,堪稱意外之喜。這張清乾隆十三年的絕契,在李義敏看來,則有著另一層特殊意義。在《大清會典》、《浙江通志》等史料中,皆記載清代金華縣就已經有官方的『架閣庫』(即古代檔案庫)。但文獻資料中並未說明建庫的時間,『架閣庫』是在清代哪個時期出現的?乾隆十三年的這一契約文書中,雕版印刷有『金華縣正堂』『架閣庫掛號訖』的字樣。這說明,至遲在乾隆年間,金華縣就已有『架閣庫』了。很有可能要比乾隆年間更早。這件契約文書就有標本的價值。文書中的乾坤妙趣橫生在浙江師範大學出土文獻與漢字研究中心的『手寫紙本文獻與古文字』資料室裡,記者看到,這裡展示著各種類型的古代文書:功牌、信票、護照、魚鱗圖冊、歸戶冊、土地契約、分書、訴狀、書信、帳本等。內容是涉及買賣、典當、借貸、雇佣贈送、賠償、租賃、鄉規民約、民事調解等民間生活百態,記載了鄉民與土地、山林、房產、村落、宗族、官府、信仰的關係及其歷史變遷,是了解古代社會經濟民生狀況的珍貴資料。
信票。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