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大百科
這12種食物嚴重威脅身體健康!你卻天天都在吃!
:0:0
「人造奶油」是把植物油經過加氫處理後把它變成固體,模仿天然奶油的形狀和味道,加入一些防腐劑、香精、色素等等,來達到和天然奶油口感差不多的效果。 人造奶油廣泛存在我們日常飲食中,例如奶油蛋糕、奶茶中都含有人造奶油。長期超量食用人造奶油除了可能導致心臟疾病,還有可能誘發腫瘤。
相信這些食物大家都沒少吃,但只要看看其成分表,就會發現除去基本成分,其餘十幾二十種原料均為添加劑。派酥類食品雖然號稱「非油炸」,但其脂肪含量並不低。 這些派酥類食品是典型的高能量、高脂肪、高鈉、低蛋白的垃圾食品,其中營養素極少,各種口味基本都靠香精調和,多吃必然有害健康。
多指魚丸、蝦丸、蟹棒等,這些以低值魚為原料經加工的人造海味產品,往往大受歡迎。人造海味食品中,含有食用明膠、香精、色素、增白劑等十幾種添加劑。這些食品添加劑「調配」出來的人造海味食品,營養價值極低。
人造加工肉製品中含有亞硝酸鹽,尤其是罐裝肉製品含量更高。過量攝入亞硝酸鹽會導致食物中毒,出現頭痛頭暈、胸悶氣短、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長期食用甚至會致癌。 火腿腸、肉罐頭為達到更好的口感,都會加入一定比例的肥肉和澱粉等,就導致了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質的低營養肉類。
果凍、布丁等膠凍食品是以水、糖和增稠劑等為原料加工而成的。為了使膠凍食品吃起來爽滑,都會加入海藻膠、卡拉膠等,它們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只是以膠凍的形式穿腸而過,對於消化能力差的人可能會在腸道殘留。 雖然這些膠狀物質本身雖對人體無害,最終都會被排出體外,但卻會影響人體鈣、鋅等礦物質的吸收,對健康不利。
膨化食品以澱粉為主料,在高溫高壓膨化處理後,噴上油脂及各種調味品。專家介紹,人造膨化食品一般都會使用膨化劑,而膨化劑中會含有大量的鉛和鋁,對神經系統造成傷害。 人體攝入鋁後僅有10%-15%能排泄到體外,大部分會在體內蓄積,長期攝入主要會損害大腦功能,嚴重者可能發生痴呆。兒童食用過多膨化食品,可導致孩子發育遲緩、骨軟化症等,甚至會損害兒童的神經系統。
烤牛肉、烤鴨、烤羊肉、烤鵝、烤乳豬、烤羊肉串等,因含有強致癌物不宜多吃。高溫油炸的烹飪方式不僅會破壞食物原有的營養,而且會讓食物產生苯並芘等化學致癌物。
油 炸 食 品
食品煎炸過焦後,會產生致癌物質多環芳烴。油煎餅、臭豆腐、煎炸芋角、油條等,因多數是使用重複多次的油,高溫下會產生致癌物。
「果汁≠果汁飲料」,果汁中的原果汁含量高達50%以上,而果汁飲料只有10%到20%左右,剩下的主體成分是水和糖。 市面上還有一些「果味飲料」,其中的原果汁含量更低,有的甚至一滴果汁成分都沒有,純屬於食品添加劑勾兌出來的帶有果味的飲料而已。
果脯蜜餞一般是用品質較差的水果,經過糖漬(一般要65%以上的糖溶液)而得,再添加一些色素,使外表晶瑩剔透。果脯蜜餞的維生素C幾乎損失殆盡,更糟糕的是其含糖量一般在80%以上,大量吃易引起超重肥胖。
事實上奶糖並不以牛奶為主,甚至壓根兒就沒有奶的成分。大部分奶糖產品含糖達85%左右,脂肪達6%,蛋白質只有2%。 奶油糖更要警惕,它添加的都不是真的奶油,而是氫化植物油製成的植物奶油,其中飽和脂肪占一半左右,並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
吃生牛肉或者半熟牛肉都不利於健康,因為牛肉可能攜帶沙門氏菌或者大腸桿菌。 合理飲食 ,要記住6個「一點」!
過分艷麗的菜色難免加了色素。以鮮榨果蔬汁來說,100%果蔬原料榨出的汁,顏色不會很鮮艷,因為它很快會氧化變色。
自然之菜香,往往醇而不濃,久而不烈。剛上菜時香氣撲鼻,但香氣不持久,只有開始一聞出的頭香,沒有原料天然的持久香氣,這樣的菜一定加了香精、香料。
儘量少點過分香、鮮、辣的菜餚。菜餚中的鹽和味精儘量少些。食物原料各有其味,淡中有大味。要想菜的口味變濃很容易,可是要做到淡而有味就難上加難了。
一是分散風險,二是均衡營養。
現在大部分人點菜的比例是葷多素少,酒多飯少,油多湯少。結果是血脂高、血糖高、血壓高。根據膳食平衡原則,蔬菜、豆類製品要占總菜量的一半以上。少吃用油煎、炸的菜餚和點心。
什麼菜都吃一點,什麼菜都少一點,不要因為喜好某樣菜而偏食多吃。許多風險都是偏食某種食物造成的。
吃對食物,才能永葆健康活力!廚娘給大家列舉的上述食物並不是絕對有害不能吃,而是提醒大家要少吃,日常飲食儘量清淡,最後,希望大家都能吃出健康吃出愛! 本文已獲 俏廚娘 授權 微信號:zuofaniii
原文標題:這12種食物嚴重威脅身體健康!你卻天天都在吃?! 油 炸 食 品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前一頁
後一頁
相關文章
居家運動配合營養 預防衰弱症提早報到
過熱奪命 勿獨留小孩於車廂內
全口咬合重建 植牙搭配隱形牙套新趨勢
除刺青很easy! 皮秒雷射滿意度高
電競選手爭榮譽 心理師鼓勵自我探索
為什麼女性過了40歲,容易發胖?
生活大百科
當健康的守門員 勿賣菸給青少年
經痛難忍非止痛藥不可? 中醫針灸成新選擇
砍警案震驚社會! 衛福部研修精衛法補強漏洞
居家運動配合營養 預防衰弱症提早報到
牙科數位新技術 全瓷貼片助找回自信
癲癇發作竟與肺腺癌有關? 精準治療控制癌細胞
鄰居都有C肝! 政府推偏鄉+基層診所醫療助攻
兒少安全風險多 「自我保護」教育不能等
甲狀腺結節脖子腫 微創射頻消融免留疤
別被微糖騙了! 手搖飲含糖量恐與實際差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