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高雄燕巢天然泥火山部份遭人為破壞 管理者也無奈

▲燕巢泥火山在清朝時代早有紀錄,記載從地底流出灰色泥漿,泥口常有沼氣,地表噴泥經日曬後龜裂成各種奇形怪狀,景觀非常奇特。(圖/記者宋德威攝,2017.3.20) 大 中 小 高雄市燕巢區在西元 1661年前為平埔族馬卡道族大傑巔社的聚落所在,【烏山頂泥火山】位於高雄市燕巢區深水村烏山巷山上,佔地近五公頃,由三座錐狀噴泥丘構成,其中一座已成休眠狀態,兩座尚在活動中。火山噴流口能間歇性地噴出 泥漿,自然景觀相當獨特。高雄市援剿人文協會常務理事陳士文表示,在天然氣從泥岩層裂隙噴發時混著地下水和著泥漿,泥漿與氣體逐漸累積壓力,達到足夠力量而衝出地表,以間歇不定性噴泥現象模擬火山活動,濃稠的泥流日漸堆積在噴發口,就逐漸形成典型而天然漂亮的噴泥錐。而泥火山之形成有四大條件:1.岩層裂隙;2.儲有高壓氣體如瓦斯或水蒸氣;3.易溶解於水的泥岩;4.擁有豐沛的地下水。而四種條件程度上的交互影響,會造成泥火山地形五種天然形態的噴泥種類:錐、盾、盆、池、洞。
▲現場熱心的導覽志工陳士文說,天然泥火山【泥漿流域】特殊地景需靠大家一起維護。(圖/記者宋德威攝,2017.3.20)高雄市援剿人文協會常務理事陳士文表示,目前因受到【文化資產保存法】規範,不再提供觀光遊憩;民眾需經過現場申請進入這自然保留區內參觀,去見識台灣罕見的自然奇觀。不過,高雄市燕巢區烏山頂泥火山自然保留區規定禁止在泥岩上作畫與攀登,最近在現場發現有民眾在泥火山的泥岩上破壞,卻仍有多名遊客不理禁令,隨意攀爬。民眾入場前也須向保全人員登記個人資料,而登記資料時,保全人員有提醒不可攀爬或在泥岩流域上破壞,現場也有告示牌,提醒遊客嚴禁挖取泥漿、點火、丟垃圾、攀爬泥火山及破壞其原有自然狀態,違反規定者最高可處100萬元罰金。
▲民眾在泥火山岩塊上《簽名》破壞。(圖/記者宋德威攝,2017.3.20)
▲遭破壞的泥火山泥跡。(圖/記者宋德威攝,2017.3.20)現場部份泥火山還是會不定時噴出些許泥漿,看到許多泥漿區塊被《簽名》,保護區內也有參觀民眾向保全人員反映,不過,管理人員無奈表示沒有公權力也只能『友善勸導』,現場民眾抱怨說,告示牌根本就是擺好看的,遊客破壞自然景觀的行為真得很過份;燕巢區特殊地景泥火山為國內最密集、歷史也悠久,但因缺乏維護,遊客又任意丟垃圾、偷挖,以致數量減少,目前僅存不到日治時期的1/4。燕巢區是台灣泥火山群最密集的地方,在清代就早已有相關記錄,地處廣佈而深厚的泥岩層背斜附近,又位於斷層帶兩側,地下富含的天然氣及地下水與土質鬆軟的泥岩。▲燕巢泥火山特殊地景被破壞嚴重,面積大縮水。(圖/記者宋德威攝,2017.3.20)據了解,燕巢區烏山頂泥火山為自然保留區,攀爬泥火山或是在泥漿區塊《簽名》的行為可能會破壞員自然景觀,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可處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五十萬元以上、二千萬元以下罰金,也希望參觀的民眾需注意自己的行為,若現場遊客屢勸不聽,管理人員將拍照並且同步通報警方與行政單位到場處理。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