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報報/與瓊瑤談死亡與愛情 是種怎樣的體驗
瓊瑤近年來很少公開露面,圖為2007年她在台北出席《又見一簾幽夢》發布會。 大 中 小 她說:『愛情如果不夠,婚姻就是一張紙,隨時可以撕掉』。根據環球網報導,『生時願如火花,燃燒到生命最後一刻。死時願如雪花,飄然落地,化為塵土!』不知不覺,那個曾在書中無數次展現愛情甜蜜與痛苦的瓊瑤阿姨,已步入79歲高齡。日前她發表致兒子和兒媳的公開信《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預約『尊嚴死』『安樂死』,並叮囑晚輩『珍惜生命,尊重死亡』,這些都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現實中的她—堅忍而有力量。16日,瓊瑤接受環環(ID:huanqiu-com)專訪,暢談她眼中的死亡與愛情。
『不捨,是每個活著的人都會面對的』環球時報:公開信發出後您收到什麼反響?瓊瑤:發表公開信後,因為流量突然增加,臉書還把它封了。不過上面的留言,幾乎清一色都是贊同的。大家可以了解,安樂死的實際狀況並不可怕,人該走的時候就走,不要強留。當然,如果大家覺得我的提倡不好,儘管不理我。環球時報:您的公開信將死亡期待為美好告別,您從什麼時候開始考慮死亡這個問題?瓊瑤:我對死亡認識得很早。6歲時我父母在戰爭中帶著我逃亡,一路看到了多少死亡的情景!後來我兩個弟弟丟了,父母在很傷心的情況下帶著我跳河自殺—這是我第一次面對死亡。至於尊嚴死的觀念,大概10年前就有了。人不能選擇生,也不能選擇死,我認為這很悲哀。人生是很艱苦的旅程,對任何人都是。你們可能認為我很風光,其實不然—我困苦的一面,如何在充滿負能量的環境裡維持正能量,那是屬於我的掙扎。活到今天,我已看透生死。身邊許多和我同齡的人,有的老了,有的走了,有的重病,有的失智。我也看到很多病人因家屬不捨只能臥床,有的在醫院一躺七八年,甚至十年。台灣人現在越來越長壽。我這篇公開信發表後,有人貼了一張表說台灣人的長壽其實是虛假長壽,因為很多『臥床老人』也被算作長壽人口。我覺得死並不悲哀,是必經之路。我這篇文章是針對老年人和得了不治之症的人說的,並不是鼓勵健康時選擇安樂死。
環球時報:您如何定義『尊嚴死』?瓊瑤:『尊嚴死』的條件在『台灣』法律裡已經規定得很清楚。我自己的定義是:醫生已經告訴你得的是不治之症,即使治療,也只能拖延生命。在我看來,拖延的生命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很多治療很殘忍,例如化療。人一定要在活著時有喜怒哀樂,有思想,能跟人溝通;要能愛,能被愛。還有一點最重要的是『能笑』—能快樂,生命對你才有意義。如果既沒有生命的尊嚴,也沒有生命的品質,就是躺在床上的一個軀殼,所有的只是呼吸和心跳。環球時報:安樂死在世界上已有立法先例,但在海峽兩岸推動較難。您覺得這跟中國人的傳統生死觀有關嗎?瓊瑤:當然。中國傳統的生死觀認為,兒女要拼到最後一分鐘。當然,不捨是每個活著的人都會面對的,但最後逃得掉這一關嗎?一定逃不掉。我常常問,為什麼讓人在死亡前還要經過老化這一階段?這個階段痛苦而漫長,為什麼不讓我們人類都維持二三十歲的健康軀殼和容貌?人到了一定年齡就一睡不起,不是很好嗎?
50歲感覺自己最幸福環球時報:從出生到死亡,您眼中的幸福一生應是什麼樣?瓊瑤:我認為從出生到死亡一路都幸福的人,是沒有的,只有某個階段可能有幸福感,但是某個階段又可能是很痛苦的。對我來說,到目前為止感到最幸福的階段在50歲左右。那時我和先生(丈夫平鑫濤)都很健康,可以常常去旅行;孩子長大了,不需要我經常擔心這個擔心那個,而且兩個孫女也抱到了,這是我很大的喜悅。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