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的觀念 騎乘的技術 prelad 避震器預載調整
摩托車的觀念 騎乘的技術 prelad 避震器預載調整今天我們談避震器,也就是預載preload調整,有人說,大型摩托車好難騎,很難操控又笨重。真搞不懂為什麼有人的技術可以那麼好,感覺操控自如,這大cc數的車子在他手上感覺像小車一樣輕鬆,其實這關係到太多的因素,我們怎麼舉例也舉例不完。但是有一點卻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preload預載的調整,原廠的預載多半都是考量雙人的情況下做設定,所以在我們操控起來都會有點過重,導致操控不靈敏。而國內普遍都沒有調整避震器的習慣,都是靠個人去遷就車子,如果你的體重跟車子本身的設定本身就差很多那就會導致操控變的很難,就好比我們的球鞋明明指穿us8號,我們卻買了雙us12號的鞋子,當然別說跑!!連走都可能跌倒。就因為國內普遍技術不普及,這個不需要靠專業的技師,我們也可以調教成合適我們體重的設定直,也能夠「大幅改善」我們的操控靈敏度了。 拜託這個可能你得花一點時間了解並且去調,但是以我的經驗。我幫車友調整完以後很多人都不敢相信,原來他們的車子是這麼的好騎,感覺不像原本的車子似的。我並沒有誇張,誇張的是很多人不願意去把一台動輒一兩百公里的速度怪物,調整成適合自己的設定。所以我們今天討論的是:避震器的預載調整預載的概念:預載也就是當我們在組裝避震器的時候,「彈簧」得先「壓縮」在裡面才有辦法裝。而這個彈簧的壓縮越多(彈簧擠壓)也就是預載越強,那裝起來我們的避震器,就會比較「硬」車身當然也就比較高了,反之!!如果我們的彈簧壓縮的少,那裝上的避震器也就比較軟,車身當然也就相對比較低。圖一
![]()
前避震 圖一裡頭綠色的部份彈簧的壓縮就是我們所謂的預載preload圖二
![]()
後避震 圖二 裡頭黃色的部份彈簧就是我們所謂的愈載preload圖三
![]()
彈簧因為我們調的 松 跟 緊 都會產生不同的壓縮,各位可以看到這是利用特殊工具讓我們愈載變得非常的緊。 以現今的避震器,很多都是可以調整preload預載的,還有回彈阻尼、壓縮阻尼,這都關係到一台車,好不好操控,好不好入彎,或者在顛簸的道路,時速很高的情況下都會有不同的變化。圖四
![]()
我們要調整前避震的預載就是照片裡頭:Preload Adjuster(預載調整) Rebound Adjuster(壓縮阻尼) 都是可供調整。實際操作: 專業方法(一)首先我們必須要知道一些數據!! ( 前避震的三個長度)1:測量避震器的凈長 完全無施加壓力的避震器 Free Sag 長度---->為(F1) (如果你沒有好的工具,建議的方法是,熄火入一檔,請兩個好哥們,幫你抬起兩端的車把。你趕快量)2:測量避震器的長度 把車子放下來的壓力避震器 Static Sag 長度---->為(F2)(這量這裡最簡單,只要保持車子垂直不要偏即可)3:測量避震器添加(你穿裝備)的避震器 Ride Height長度---->為(F3)
![]()
![]()
首先我們必須要知道第二數據!! (後避震的三個長度)1:測量避震器的凈常 完全無施加壓力的避震器長度---->為(R1)(如果你沒有好的工具,建議的方法是,熄火入一檔,請兩個好哥們,幫你抬起兩端的腳踏或者延伸鋼樑。你趕快量)2側零避震器的長度 把車子放下來的壓力避震器長度---->為(R2)(這量這裡最簡單,只要保持車子垂直不要偏即可)3:測量避震器添加(你穿裝備)的避震器長度---->為(R3)圖五
![]()
後避震測量的位置。有了這六個數據以後接下來我們就進入數學課了,看到這裡的車友們不要放棄,,,,這真的很重要,這篇文章我真的花了很多心思整理,設定完的車子絕對會讓你脫胎換骨。我們有了這六個數據後,我們接下來的作法就是:前避震F1(數據) - F2(數據) 15-30MM之間 無重力的預載下沉度F1(數據) - F3(數據) 35-50MM之間 騎乘的高度----------------------------------------------------------------------------------------------------後避震R1(數據) - R2(數據) 10-20MM之間 無重力的預載下沉度 R1(數據) - R3(數據) 25-40MM之間 騎乘的高度 利用此方式來調整適合自己的體重預載,記住要大概在這個值裡面,我不能舉例,因為每個人的避震行程不同,每個人的體重也都不盡相同。所以我只能用此方式來轉達。 當我們調完了以後,畢竟車子是自己的我最後都會利用遊標卡尺量這邊: 文章未完,點擊這裡閱讀全文! 來源:bbs.moto8.com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