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巷仔內》驚見國民黨鉅額美金公債
▲ 國民黨行管會主委邱大展17日召開記者會表示,發現一批民國36年由中央政府發行之第二期美金公債,價值約新台幣385億餘元,而黨產會應該正視國民黨過去對中華民國的貢獻;但財政部及中央銀行指稱,凡是在民國38年前中國大陸時期發行且尚未清償的外幣債券,「在國家統一之前,債務不予處理」。(資料照/NOWnews) 大 中 小 國民黨行管會主委17日召開記者會,公布黨內清查資料所發現的美金公債,價值約新台幣385億餘元,但當年考量國家安定,並無兌領,並呼籲黨產會應該正視國民黨過去對中華民國的貢獻。但這批公債,在國家統一前根本沒法兌領,既無法消弭黨產爭議,也沒法解決國民黨財務問題,還遭府方質疑,原來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祕密」。對國民黨而言,恐無法加分。過去中華民國在統治大陸時期,歷經對日抗戰八年與國共內戰等戰事,也因為戰爭的因素,導致財政出現重大危機,惡性通貨膨脹導等狀況不斷出現,當時政府為了要穩定經濟、穩定幣值、物價與民心,在民國三十六年頒布美金公債條例,希望重新恢復金融貨幣秩序,社會民生問題。其中,國民黨基於協助政府挽救金融秩序,以政黨自有黃金購買民國三十六年第二期美金債券一批,充實國庫缺口,這也是國民黨本次可以找出這批美金公債的由來。但這筆黃金債券是因為國民黨遭到黨產會清查後,才從陳舊資料中被翻出來,雖然國民黨宣稱中央政府遷台後,國民黨為了共體時艱、守護國家安定,所以沒有向政府兌現,同時在民國五十年代,政府屢次發行公債,都有比過去更高的利率,若要謀取一黨之利,大可兌償這筆美金公債。若將國民黨黨產取得分階段來看,粗略可分為中華民國在中國大陸時期所取得的財產、抗戰勝利後接收的日產,以及中華民國遷台後國民黨企業化經營轉投資營利部分,其中由中國大陸取得的黨產是最沒有爭議的項目,畢竟這與目前台灣民眾最不相關。綜觀歷史演進與國民黨的說法,都還是可以看出國民黨甚至是救國團、婦聯會等團體的論述,脈絡不脫為,當年黨國不分的年代有其歷史背景,過去的一切行動都是為國為民,替中華民國與人民服務,黨產是歷史的包袱;特別是國民黨帶了很多資源一起遷台時,因此不是所有黨產都是來台後不當取得。但反觀黨產會的論述,是轉型正義,要清查國民黨不當取得的黨產,讓國民黨不能再用不當取得的黨產,進行不公平的政黨競爭,國民黨當初在中國大陸輸的一乾二淨,沒有帶任何財產到台灣來,所以現在國民黨黨產都是台灣民眾的民脂民膏,而國民黨過去為國為民的事蹟,反而成為黨國不分,有不當取得財產的佐證,雙方的論述其實並搭不上邊。而在本次美金公債的事件上,依照「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凡是在民國38年前中國大陸時期發行且尚未清償的外幣債券,「在國家統一之前,債務不予處理」。不論國民黨與黨產會對於不當黨產的法律與論述攻防走向為何,中央政府遷台多年,經歷過早年黨國不分的年代,就算國民黨過去有從對岸帶來資產,也多在台進行其他運用,很難澄清到底是不是不當黨產或是為國為民。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