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北京故宮為何西北角缺了一塊?有一種說法太邪門 至今還是謎
如果你曾去北京故宮遊玩過,也許會注意到這個非常有趣的問題。
眾所皆知,古代建造房屋時,最講究對稱之美,最讓人熟知的就是北京四合院。那麼比四合院等級要高很多倍的紫禁城,為何在
西北角缺了一塊呢?
紫禁城是中國現在規模最大皇宮,黃色的琉璃瓦,紅色的圍牆。紫禁城在修建的過程中,嚴格按照了《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寢,左祖右社」的帝都的修建原則建造。當初修建時來自全國的工匠有十萬人,民夫多達100萬人。
如此壯觀的宮殿群,為何就西北角少了一塊呢?有兩種說法:
原因一、工匠的失誤
50年代著名的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曾這樣解釋,「當初城牆是按之前矩形設計的,工匠們千方百計地想把矩形圖案的對角線交在故宮的金鑾殿上,以表示皇帝至高無上的中心地位。但由於自然原因,最終還是偏離了金鑾殿。為避免殺身之禍,工匠們只好去掉一角。」
原因二、這裡無法修建城牆
為什麼無法修建?原來工匠是把這裡修建成直角的,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屢建屢塌,很邪門(也有人說這裡是一個地震帶)。在這前後長達一百多年間,這裡不知道修建了多少次。最後實在沒有辦法,工匠們只能將西北角直角改為斜角,結果導致了西北角少了一塊。
除了這兩種說法之外,在古代有一個傳說:認為
西北方向就是一個缺口。這是因為傳說在大地八個方向上都有一座大山來支撐著天空,其中支撐西北方向的山叫不周山。據說不周的意思就是不交的意思,於是紫禁城的西北角就缺了一塊。
北京故宮內城西北角缺一塊,外城東南角缺一塊。這正好對應「共工撞不周山,天缺西北,地陷東南。」
轉自:東方頭條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