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 10 年後的房子,MUJI 、Airbnb 等 12 個大牌造出來了
你對於未來的家有什麼憧憬呢?
還記得小時候,課本上對「未來的家」是這樣描述的:
可隨意改變顏色圖案的外牆、像蘑菇一樣「長」在半空中、還有機械人管家......
![]()
長大之後,才意識到,比起很酷很高科技的配置。家,還是更舒適更接地氣最好。
![]()
現在,你還有設想未來的家應該是怎樣的嗎? MUJI、Airbnb、松下、Toyota 等多家企業,聯手不同設計師,帶來了12 個設計。 接下來,就讓
玩物誌(微信號coolbuy) 帶你看看
冰箱從室外打開的家
企業:Yamato Holdings
設計:柴田文江
現在誰都離不開買買買,很多大廈樓下的快遞櫃都塞不下了。 而且不少人懶癌發作,就連一日三餐加水果糖水,都通過網絡搞定。
![]()
所以這個房子,就直接將快遞櫃,放到了每個人的家門口。
![]()
有了這個冰箱,叫奶茶外賣就不怕冰溶掉了。
![]()
除了可以做冰箱之外,也可以做藥箱、衣櫃等等。
![]()
以後你就能在下班路上,點好餐,回家就能吃啦。 不過,也可能出現大堆「某冰箱簽收」的詭異物流信息。
吉野杉之家
企業:Airbnb
設計:長谷川豪
很多人選擇Airbnb 就是想旅途更加貼近當地。 所以這次,Airbnb 打造了一套能讓你和當地人一起過日子的房子。
![]()
房子一層是公共空間。 扁長的形狀可以讓不同居民在這裏休閒娛樂。
![]()
二層內側的房間,就是留給遊客們的。 想想來這旅行,每天下樓,看到的不是冷冰冰的酒店大廳。
![]()
而是村口羅師傅和村尾三姑在聊天,別提多麼熱鬧了。 說不定離開這裏,連說話都會帶上當地口音。
![]()
更加有趣的是,在展覽結束之後,Airbnb 真的將這間房子搬運回吉野町。
![]()
現在,你已經可以在Airbnb 上預約吉野衫之家。 玩物誌(微信號coolbuy)後台回復【Airbnb】獲得預約網址。
![]()
去日本的時候,你可以考慮一下住進這個「村委會之家」
の家
企業:松下
設計:永山祐子
第一眼看,の家有點像公園的涼亭。
![]()
它的結構很有趣,從裡到外,是一圈圈捲著的,看久了有點暈。
![]()
而這個曲面牆壁,其實是一塊大屏幕。 這意味着,以後不用帶着手機,靠牆就能上網。 也可以叫多幾個朋友,讓他們見識一下真正的「巨幕」。
![]()
屋頂安裝了風向傳感器。 能捕捉到室外氣候的每一點變化,通過屏幕告訴你。
![]()
所以住進這裏,也不用怕天氣亂報。 出門前看看屏幕就夠了。
租賃住宅大廈
企業:大東建託
設計:藤本壯介
房價這麼貴,很多公寓都致力於將私有空間最大化。 多出的一點面積,還要擠下浴室、廚房、臥室、客廳,很艱難。 小房子怎麼辦?來玩物誌(微信號coolbuy)回復【小房子】試試看。
![]()
設計師藤本壯介大概是個很有朋克精神的人。 他偏要將公共空間擴到最大。
![]()
於是,像廚房、書房、洗衣房、家庭影院等等,全部「充公」。 在這種共享精神的帶領下,每位住戶,反而獲得了大得奢侈的生活設施。
![]()
甚至在大廈中庭,還有一個花園。
![]()
而且,在共用設施之下,你跟鄰居的交流也多了。 這下,你還怕勾搭不上,經常在電梯遇到的那個女生嗎?
GRAND THIRD LIVING
企業:TOYOTA
設計:隈研吾
這個設計,其實不是一個固定的房子。 它有點像一個大帳篷。
![]()
由纖維框架和篷布搭建起來。 再導入巨型移動充—— TOYOTA 的新一代PHV 技術的能源。
![]()
無論是在山腳底下,還是沙灘之上,你都可以建出一座「房子」。 秒殺一切帳篷、睡袋。
內與外之間/傢具與房間之間
企業:TOTO、YKK AP
設計:五十嵐淳、藤森泰司
讀書時,每次考試前夕,家裡連電視都不敢開,現在回想都有點不好意思。 這個房子,就將各個區域,從空間上分隔起來。
![]()
放射狀的設計,咻咻咻投射出幾個小房間。
![]()
原本房子裡的窗口,這時就成了接口。
![]()
在這裏,飯廳就是飯廳,客廳就是客廳。 不再有一個隔板形成兩個區域這種事情。
![]()
以後,電視愛放多大聲就放多大聲,再不怕會打擾到家中的其他人。
火星撞地球產生的奇妙火花 ![]()
除了這些,還有像MUJI 帶來,能一邊感受下鄉風情一邊加班的「梯田辦公室」。
![]()
專為出差黨設計,比起房子,更像度假村或者轟趴會館的「游動的家」。
![]()
其中一面牆,是兩塊可以撤走的大玻璃。 雖然可能夏天會曬死,但想到能擁有無敵海景,什麼都值了的「凝縮和開放的家」。
![]()
遠看是大積木,其實都是高科技印刷成果,還能和人玩交互的「木紋的家」。
![]()
讓你能在樓下小區,邊玩水邊認識各位大爺大媽的「市鬆的水邊」。
![]()
還有「有你的地方就是家」,通過網絡、VR 等工具,連結起世界各地的家人。 認為家庭成員的溝通,才是最重要的「帶信號屋簷的家」。
![]()
為什麼這些設計都不按常理出牌? 那是因為設計的公司,沒有一個來自房地產、建築之類的領域啊。 他們「不務正業」來搞跨界,不是因為房地產很吸金,而是因為一場叫House Vision 的展會。
House Vision ![]()
House Vision 是由MUJI 藝術總監原研哉擔任總策劃的設計展覽。
![]()
展會主要想讓大家都來重新思考家應有的方式。
![]()
就像今天的毛坯房往往賣得更貴一點。 日本從上世紀末開始,也越來越多人期望選擇,符合自己獨有生活方式的住在。
![]()
所以House Vision 邀請很多不相干的企業。 希望能打破固有的思維,營造出一種新型的住宅形態。
![]()
所以我們就看到了,快遞公司設計的獨立快遞櫃房子、Airbnb 設計的自帶民宿房子等「奇怪」的想法。
![]()
>
理想「家」 ![]()
與此同時,國內也有人做着同樣的事。 例如,MUJI聯手中國設計師張永和,設計的大型自行車停車場「自行車宅」。
![]()
充滿傳統特色,方便大家回歸更方便的衚衕生活的微居空間「衚衕MINI 家」
![]()
「見縫插針」一樣縮到衚衕中,讓你下樓就能享受戶外景觀的「微園林」。
![]()
看上去有點滲人,但有了它你連動都不用動的,人工智能家居「千手之家」。
![]()
是不少人小時候的夢想,呼籲大家多點親近大自然的「樹屋」。
![]()
這個中國版的House Vision名叫「理想家」 而且預計在明年春天,「理想家未來生活大展」還會在北京舉行。
![]()
不過,這些腦洞大開的設計,回到原道,還是想激發起每個人對「家」的思考。 所以在看完之後,你對「未來的家」有什麼想法呢?
想想吧 反正現實中也不是這麼容易買到房 授權來源: 玩物誌 ID:coolbuy
原文標題: 你10 年後的房子,MUJI 、Airbnb 等12 個大牌造出來了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