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灣產業創研成果展 工研院發表智慧微系統研發成果
![]()
▲經濟部技術處副處長羅達生(右四)、台南市副市長吳宗榮(右三)與工研院微系統中心主任朱俊勳(左一)出席「2016南台灣產業創新研發成果展」。 大 中 小 「2016南台灣產業創新研發成果展」11/22上午在南創園區登場,經濟部技術處副處長羅達生、台南市副市長吳宗榮與工研院微系統中心主任朱俊勳等出席成果展,期許集合產官學研能量,共同推動南台灣產業區域創新及價值創造。羅達生副處長表示,為推動南台灣創新創業,經濟部十餘年來集合產官學研能量,共同推動南台灣產業區域創新及價值創造。透過工研院及食品所等法人的技術協助,成為吸引創新研發資源的重要平台基地,藉由南部業界進駐進行技術研發與創新,形成產業群聚效應。工研院智慧微系統科技中心主任朱俊勳表示,在全球物聯網的發展趨勢下,未來不只是提升消費者的優質生活,也可以同時增加產業界的生產競爭力,工研院在經濟部技術處的支持下,開發出多款以智慧感測為主的平台裝置,創意遍及生活中的食衣住行,希望能協助台灣產業升級智慧製造並且藉此搭上物聯網商機。工研院智慧微系統中心開發出「蔬果清洗農藥檢測系統」,整合多波長光譜的微機電 (MEMS) 感測技術,只要將蔬果放進結合感測器的「智慧洗菜機」,利用水流自動沖洗,再搭配專屬的手機應用程式App,使用者就能即時檢測洗菜機裡的蔬果是否還持續溶出農藥。工研院微系統中心的研發團隊目前已可針對國內廣泛使用的農藥,如:益達胺、貝芬替等進行檢測,極限值可以達到0.5ppm的農藥殘留檢測應用,有效降低吃進農藥的風險。在健康照護的智慧感測方面,工研院的「連續式脈搏血氧監測模組」可應用於現今最夯的穿戴式智慧載具,未來只要結合手機App與雲端服務,配合頭帶、手套、指套或手錶等穿戴式產品,可應用在運動耗氧、過勞、人體代謝、睡眠呼吸中止及呼吸循環等健康管理。獲得2016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的「遠距浮空多屏抬頭顯示器」以雷射微投影為核心,可在駕駛視線前方2公尺遠處投射26吋的遠距寬幅浮空畫面,讓駕駛幾乎不用移動視線就可同時看到導航路線、車側影像、車況資訊等三個獨立的HUD影像,行車更安全。為了讓產業界能在工業4.0中掌握連結智能感測與物聯網的關鍵技術,工研院在成果展也發表包括可支援辨識3D複雜工件,並達到校正流程全自動化的「3D視覺智慧導引系統」等多項工業用的檢測技術,以提供產業高規格與高精密度的製造解決方案,厚植產業邁向「智能工廠」的基礎能量。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