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膝關節/怪物來敲門:非一般單純童書

▲《怪物來敲門》告訴觀眾,成長本來就不只是一件純真簡單的快樂遠足,而是一場場思辨之旅。(圖/劇照,2016.11.24) 大 中 小 《怪物來敲門》(A monster calls)改編自童書,雖為童書,但說得道理可一點都不簡單。甚至可以說是每個人的生命成長議題,從小孩入學被霸凌到如何面對難解親情習題與重振中心思想,《怪》片告訴觀眾,成長本來就不只是一件純真簡單的快樂遠足,而是一場場思辨之旅。《怪》談論一個小男生康納遇上了重病在床的母親,在學校又得面對同儕霸凌,父親遠又在大西洋。這樣的成長議題,對一般人來說,都已經很痛苦了,更何況是要對於一個小孩子。康納從開場就做了一個天崩地裂的惡夢,而這場惡夢讓他難以啟齒,也無法理解為何有這場惡夢襲擾他。這時遠方的大樹從地底竄出,變成了一頭巨樹怪物踏著低頻嘶吼聲來到他面前,與康納約定了講三個故事之後,希望康納得說出一個故事作為回報。當有頭怪物不明就裡地要對你推銷三個故事,並且要求最後要你說一個故事。這會是什麼樣的設定呢?原著小說派翠克尼斯同時也擔任了電影改編的劇本工作,,從童書基本的生命成長角度來看,這些故事當然都是用一個淺顯易懂的口吻,但《怪》故事本身的特殊性在於解釋前面三個故事的角度非常不落俗套,讓人好奇第四個故事究竟會是什麼樣的結論。第一個故事要告訴男孩的是:這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對錯,善與惡的分別並非如想象中那麼簡單,不能以表面來論斷結果。也許從第一個故事,觀眾還感受不出來,到底這個故事與男孩的遭遇如何連結?我覺得這是很好的開始,確實也吊足觀眾想像力。確實也很少故事開頭給的前菜,不是那麼單純地善惡分明,童話故事裡頭大部分都是鮮明立場,讓孩童不至於困惑混淆。第二個故事則是希望透過一個牧師與藥師,猶如象徵了精神主義與物質主義,最後誰才是對的呢?這段談論的是,不管你是哪一方,堅持信仰,就是每個人的核心精神。如果說第一個故事就已經讓康納產生矛盾了,那麼,第二個故事恐怕是連成人也無法判斷誰是真正的錯誤。是不救牧師女兒的藥師有問題?還是為了救女兒放棄信仰的牧師有問題?這是很有意思的道德思辨課程,卻濃縮在非常小的故事。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