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人物/京非遺瀕危 大陸政府拍教學片留存「基因庫」

西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蠟果製作傳承人劉秀華家中,她正細心製作水果蔬菜。 大 中 小 絹人、蠟果、聯珠快書……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作為北京人耳熟能詳的文化密碼,多項如今已瀕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不少『非遺』已無傳承人在世,或僅存一人。根據新京報報導,專家表示,隨社會生產方式變遷,『非遺』的流失不可避免。有資料顯示,在非遺總量占北京市三分之一的西城區,『非遺』傳承人平均年齡約達65歲,由於歷史原因,已『部分失傳』項目目前達到10個。為此,政府部門透過公開招徒、搶救性拍攝等形式,試圖為『非遺』手藝延續文化基因。其中,西城區擬透過影像資料的形式,為部分瀕危『非遺』拍攝教學片。『蠟果』製作者全北京僅存一人近日,66歲的劉秀華剛剛完成了8枝蠟製『芒果』的上色。這是老人為今(2016)年廟會做的準備。如今,作為蠟果製作技藝的傳承人,劉秀華是北京目前唯一能夠製作『蠟果』的手藝人。蠟果曾是不少老北京人家中的裝飾品。這些用蠟製作的蘋果、橘子等各類水果,其形狀色澤均與真實水果極為相似。據劉秀華老伴聶福麟查閱相關文字考證,中國從宋朝時就有了蠟製品。清朝末年,蠟果已出現在北京的市集上,之後,部分手工藝者開始成立作坊工廠,擴大蠟果生產。多項『非遺』傳承人年事已高面臨失傳的『非遺』手藝,遠不僅是蠟果。記者調查發現,北京絹人、聯珠快書等非遺,均已進入『瀕危』狀態。在北京,總量三分之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集中在西城區。據官方統計,該區擁有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36項、市級非遺保護項目67項、區級非遺保護項目162項。資料顯示,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目前為200餘人,平均年齡在65歲左右,歲數普遍偏大。由於部分傳承人年事已高、或有的陸續去世等原因,目前傳承能力較弱的非遺項目,占到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需要社會給予關注。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