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首次在太空當「菜農」 栽培裝置部分來自3D列印
11月11日,太空人景海鵬(右)在天宮二號介紹太空中的植物栽培情況。。 大 中 小 大家好!11月11日是神舟十一號飛行乘組進入組合體第二十四天。我是新華社太空特約記者、太空人景海鵬。根據新華網報導, 聽說有很多網友關心我們在天宮種植的生菜,今天我就具體和大家講一講。太空人中心環控生保研究室副研究員王隆基解說:選擇栽培生菜有以下原因:一是生菜的生長週期是一個月,這一次在軌時間恰好是30天;二是生菜在地面上的種植技術比較成熟;三是生菜可食用,在後續的在軌實驗中可以作為食材;四是生菜是老百姓比較常見的植物,有利於進行科普宣傳。今天做的是一些常規照料工作,主要是檢測栽培基質的含水率、養分含量,燈光照射以及用注射器往基質推入空氣。我們有一個儀器檢測含水率,如果顯示指數低,就說明需要給生菜澆水了。注入空氣是為了讓生菜的根部呼吸到新鮮空氣,有利於植物的成長。我們就像是太空的『農民』,每天至少都要花10分鐘的時間來照料生菜。另外,在太空種生菜使用的基質和地面的土壤是不一樣的,我們用的是蛭石。王隆基解說:蛭石是一種礦物質,它的吸水性非常好,水分在其中傳導非常均勻,即使是在地面有重力的情況下,向上吸附都非常流暢;另外它密度小質量輕,便於攜帶上天。植物栽培是在我們進入組合體的第二天開始的,首先我們需要安裝栽培裝置,就像是搭積木一樣,把裝置的各個部件組裝成一個白色箱體。王隆基解說:白色裝置的固件是3D列印的,都是尼龍性材料,比較輕便,白色和綠色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視覺效果也很好。它上面有兩個器件,一個用來測量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參數,另一個用來在植物生長後期在封閉情況下測量植物光合作用。接著我們就會澆水、播種。在上天之前,有一部分種子已經放入白色的單元格裡面,這些種子是經過特殊處理的丸粒化種子。由於生菜的種子比芝麻粒還小,為了方便我們播種,專家們特意在外面做了一層包衣,使它和綠豆粒差不多大,方便直接手拿。包衣在吸飽水後會裂開,但在後面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發現,包衣對種子發芽的速度會有細微的影響。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