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4個有名的「心理實驗」,原本看似普通的實驗,最後卻出現了意外的結果...
從以前到現在,相信大家應該都玩過不少「心理測驗」吧?用各式各樣的題目,來測出一些有趣的答案,通常測完之後我們也只是當做的小遊戲而以,並不會當真,畢竟這種結果又不會影響到真實生活!但是如果換了一個字呢?變成心理「實」驗,那又該會是如何呢...?
1、The Milgram Experiment
在 1963 年,美國耶魯大學 (Yale University) 的教授 Stanley Milgram 為了測試受測者,在面對權威者下達違背良心的命令時,人性所能發揮的拒絕力量到底有多少。實驗小組在報紙上刊登廣告並寄出許多廣告信,招募參與者前來耶魯大學協助實驗。實驗地點選在大學的老舊校區中的一間地下室,地下室有兩個以牆壁隔開的房間。參與者年齡從20歲至50歲不等,包含各種教育背景,從小學畢業至博士學位都有。
實驗小組告訴參與者,這是一項關於「體罰對於學習行為的效用」的實驗,並告訴參與者他將扮演「老師」的角色,以教導隔壁房間的另一位參與者——「學生」,然而學生事實上是由實驗人員所假冒的。擔任「老師」的參與者,會拿到了一張「答案卷」。實驗小組向他說明隔壁被挑選為「學生」的參與者也拿到了一張「題目卷」。但事實上兩張紙都是「答案卷」,而所有真正的參與者都是擔任「老師」。「老師」和「學生」分處不同房間,他們不能看到對方,但能隔著牆壁以聲音互相溝通。
參與者將相信,學生每次作答錯誤會真的遭到電擊,但事實上並沒有真的進行電擊。在隔壁房間裡,由實驗人員所假冒的學生打開錄音機,錄音機會搭配著發電機的動作而播放預先錄製的尖叫聲,隨著電擊伏特數提升也會有更為驚人的尖叫聲。當伏特數提升到一定程度後,假冒的學生會開始敲打牆壁,而在敲打牆壁數次後則會開始抱怨他患有心臟疾病。接下來當伏特數繼續提升一定程度後,學生將會突然保持沉默,停止作答、並停止尖叫和其他反應。
Stanley 教授判斷實驗結果可能會有 10% 甚至只有 1% 的人會比較狠心,將電壓加到最大伏特,也就是早就將人電死的 450V。想不到結果出乎預料,竟然有 66% 的人加到最大的電壓!!縱使參與者在實驗後半段時都感到這樣子的實驗是不對的,但是在實驗人員的要求下,他們還是不顧學生的哀嚎,繼續完成了這個實驗。
當主導實驗的權威者命令參與者傷害另一個人,更加上參與者所聽到的痛苦尖叫聲,即使參與者受到如此強烈的道德不安,多數情況下權威者仍然得以繼續命令他。實驗顯示了成年人對於權力者有多麼大的服從意願,去做出幾乎任何尺度的行為,而我們必須儘快對這種現象進行研究和解釋。
Stanley 教授在文章《服從的危險》中說:「當主導實驗的權威者命令參與者傷害另一個人,更加上參與者所聽到的痛苦尖叫聲,即使參與者受到如此強烈的道德不安,多數情況下權威者仍然得以繼續命令他。實驗顯示了成年人對於權力者有多麼大的服從意願,去做出幾乎任何尺度的行為,而我們必須儘快對這種現象進行研究和解釋。」
2、The Marshmallow Test
這個實驗室美國史丹佛大學 (Stanford University) 的 Walter Mischel 博士 1966 年到 1970 年代早期在幼兒園進行的有關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學經典實驗。實驗對象是三到五歲的孩子,在這個實驗中,這些孩子會被單獨帶到一間房間,桌上放著的是自己喜歡的獎勵 (可能是棉花糖、餅乾或是巧克力等等),接著告訴這些孩子,他們可以選擇現在就吃掉零食,不過如果等 15 分鐘都沒有吃掉的話,就可以再多得到一個零食。
結果,大部分的孩子只等一、兩分鐘就沒耐性了!在 30 個孩子當中,只有十個孩子撐過了 15 分鐘,並且多得到了一個自己喜歡的零食!追蹤了幾年後,Walter 博士發現,當時在這一系列的實驗中能延後滿足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比較理性、專心、善於計畫,也較能忍受挫折、調適壓力。最後,在持續被追蹤了這些孩子 40 年之後,發現當初等了15 分鐘的小孩幾乎都成為了成功人士,而當初馬上就把零食吃掉的小孩大多做什麼都很失敗,甚至還有些人成為了罪犯。
3、The Blue Eyes vs. Brown Eyes Experiment
在1968 年的時候,美國愛荷華州有一個小學三年級的老師叫做Jane Elliott,她為了教小朋友種族歧視的可怕,就在班上做了一個實驗:她對班上的小朋友說,藍色眼睛(或淺色眼睛)的小朋友們會開始享有特權,像是下課時間可以再延長一些,午餐可以多分一些食物等等,而咖啡色眼睛(或深色眼睛)小朋友們的待遇就比較差,例如做錯事會被雙倍處罰等等。
沒想到才實驗到當天下午,藍色眼睛的小朋友們就已經開始嘲笑並欺負咖啡色眼睛的小朋友,速度之快讓老師覺得很意外啊。隔天老師將實驗顛倒來做,告訴小朋友們現在咖啡色眼睛 (或深色眼睛) 的小朋友們會開始享有特權,而藍色眼睛 (或淺色眼睛) 的小朋友們就會遭受到差別待遇,但沒想到這些咖啡色眼睛的小朋友們並沒有嘲笑或欺負藍色眼睛的小朋友們,因為他們嘗過那種不好的經歷,所以產生了同理心,這也讓老師覺得很意外。
4、The 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在 1971 年的時候,有一名叫做Philip Zimbardo 的美國心理學家,為了進行的一項為期兩個星期的關於人類對囚禁的反應以及囚禁對監獄中的權威和被監管者行為影響的心理學研究,就在美國史丹佛大學 (Stanford University) 內徵求志願者,最後在七十多位志願者中,研究團隊挑了二十四名學生,隨機分成一半演囚犯,一半演獄警。學生被放在史丹佛中心廣場 (Main Quad) 喬丹大廳的人造監獄裡。
一九七一年八月十四日,實驗開始。Philip 告訴演獄警的學生,要想像自己是真的在執行勤務,但是不可讓演囚犯的學生受到傷害。模擬的情境很逼真,扮演囚犯的學生,假裝先被警察逮捕,接著採集指紋,蒙上眼睛,關進監獄。沒想到這些扮演獄警的學生因為太融入角色,很快的就開始出現了過於暴力的行為,他們辱罵「囚犯」,扒光他們的衣服,動不動突擊檢查,剝奪囚犯的睡眠……對囚犯施以無情的虐待。而「囚犯」們也漸漸失去耐性,開始反抗,但被暴力報復,有些變得歇斯底里,有些陷入絕望。最後,這個本來為期兩個星期的實驗才過了六天,因為扮演獄警的同學的暴力行為越演越烈,而為了扮演囚犯同學們的安全,只好宣布停止這個實驗。
有些心理「實」驗真的好可怕啊!一個不小心,甚至可能會改變一個人呢...分享出去,讓更多人可以認識這些歷史上曾做過的心理實驗吧。[/left]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