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靶非萬能化療非毒藥 打破肺癌治療錯誤迷思
▲臺北榮總胸腔部羅永鴻醫師。(圖/醫師提供) 大 中 小 近十年來國內罹患肺癌人數不減反增,肺癌長年位居國人十大癌症前三名,即使醫療技術日益成熟,治療藥物不斷改良,但對於肺癌治療仍有許多患者充滿迷思,導致對特定藥物的迷信或排斥,甚至可能抗拒標準治療,使用偏方,反而延誤病情,臺北榮總胸腔部羅永鴻醫師表示,患者及家屬都應更深入了解肺癌治療及高風險致癌因子的衛教訊息,對此,將患者常見的迷思來一一破除。羅永鴻醫師指出,吸菸是肺癌最重要的危險因子之一。依據研究顯示,長期吸菸的人,較不吸菸的人罹患肺癌機率高10至20倍,且菸齡越長、每日抽菸量愈多機率也愈高,而吸二手菸或是與抽菸者長期生活,也有提高罹患肺癌的可能性;此外,常見的空氣汙染物PM2.5中內含的物質,也有致癌的可能性。羅永鴻醫師說,晚期肺癌是指癌細胞無法使用局部治療來控制的狀況,需採用全身性的治療,即標靶或化療藥物,現今已有許多良好的藥物可使用,能為患者爭取更多的存活時間,且有機會控制病情,患者切勿輕易放棄治療。羅永鴻醫師解釋,過去常有患者聽聞傳統化療的副作用而拒絕治療,其實目前化療已廣泛使用新一代化療藥物,以靜脈注射為主,可以進行全身性的治療,使用時間也較為彈性,普遍化療藥物僅需三周定期回診注射一次即可。羅永鴻醫師進一步說明,大部分化療是透過靜脈注射,少部分是口服藥,過去傳統的化療,因副作用較嚴重,容易造成患者體力不支、虛弱,需住院觀察,而現今廣泛使用的新一代化療,因副作用較低,治療過程中並非必需住院,且落髮、噁心、嘔吐等副作用也明顯下降,不少患者還能繼續工作或出國旅遊,把握時間實踐更多的生命夢想,常有患者或家屬聽聞標靶藥物紛紛趨之若鶩,因標靶藥物相較傳統化療藥物的副作用低,在骨髓抑制、白血球及血小板低下等問題相對輕微,但並非無副作用,其常見副作用如皮疹、皮膚癢、甲溝炎、腹瀉、口腔黏膜破損,少部分的患者可能會有肝功能異常的狀況;患者應了解無論標靶治療或化療都有可能產生副作用,副作用的強度也因人而異,因此,應由醫師視癌細胞狀態來選擇標靶治療或化療,以對症下藥,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若民眾想了解更多關於肺癌的資訊,可至「肺癌衛教網」查詢相關資訊。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