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級寒流要來了?原來「負北極震盪」的影響這麼嚴重…..

有點深奧,但關乎你我的重大影響,就來長個知識吧~ 原文:現已邁入2月,但今年冬季台灣尚無寒流報到,已比往年還晚,
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今在臉書PO文,
指最近一星期北極高空氣溫快速變暖,有可能激發「負北極振盪」,
造成極區冷空氣外流到中低緯度地區,未來不排除影響台灣天氣,
甚至有寒流的可能性,但不會出現類似去年的霸王級寒流。根據氣象局統計
第一波寒流平均抵達正常範圍多落在12月10日到1月23日之間,
但今年到目前為止仍無寒流,明顯比往年還晚。根據過去經驗,「平流層暖變」趨勢激發「負北極振盪」
很容易造成極區冷空氣外流到中低緯度地區
可預見大約2月中下旬台灣會比較冷,甚至不排除2月有寒流報到
對台實際影響程度仍要再觀察
但不會出現類似去年的霸王級寒流去年北半球陷入天寒地凍,中央氣象局認為原因就出在「負北極震盪」
讓北極的冷空氣南下影響北半球天氣
儘管科學家還無法證實
全球暖化是否加速了負北極震盪發生的頻率
不過有日本氣象專家推測發生在赤道的聖嬰現象
讓冷空氣更容易蓄積在北極,可能是這波寒流威力這麼強的原因
日本氣象主播:「冷空氣就像這樣,就算影響我們也會馬上離去,
以滯留時間來說,大概就是1、2天,很短暫,不過如果像這次寒流,
一旦南下要離開就需要時間,至少會影響3天以上。」換句話說,影響北半球的寒流時間將超過3天以上,
氣象專家認為這波冷空氣就來自北極。負北極震盪!這個名詞在2012年也曾出現過
NASA表示:1997年與2015年的衛星影像幾乎一模一樣
在太平洋中部以及東部赤道附近
都出現海平面異常升高的情況
這個現象顯示出嚴重且威力強大的聖嬰現象赤道氣溫升高讓北極圈的冷空氣更容易蓄積
一旦出現「負北極震盪」,威力自然不可小覷氣象局預報中心在前幾天發佈了一段三分鐘的影片,
以動畫來說明這次的寒流是由於「北極振盪」出現負值所造成的現象,
用淺顯易懂的動畫讓人們瞭解
何謂「北極振盪」?在影片中提到
冬天的寒帶北極圈常刮起寒風,南下入侵溫帶地區
但幸好有環繞北極的「極鋒噴流」
即極區附近風速最強勁的氣流
將北極的寒風牢牢鎖在極區內
使得極區內的天氣更加酷寒
反之溫帶地區則是維持溫暖,稱為「正北極振盪」x  不過,「極鋒噴流」也有減弱、變形的時候
此時北極寒風就會南下,稱為「負北極振盪」
當「負北極振盪」發生時
溫帶地區受到北極寒風的影響就會變冷
只是,由於台灣地處的區域位於雅熱帶與熱帶之間
受到的影響不大。只是這次就不幸被掃到「北極振盪」曾在 2010 年橫掃北半球的溫帶地區,當時歐美溫度急遽下降
美國山區降到零下 10 幾度,日本北海道也積雪成災,不僅陸空交通受阻
還導致關東與東北上萬戶停電
當時英國媒體還曾以「迷你冰河期」作為標題此外,這次的低溫,並不是台灣最冷的一次
根據記錄,從1960年以來,最冷的紀錄是1963年
當年1月27日,台中零下0.7℃,同日新竹零下0.1℃
而在那一年的1月28日,台北零下0.1℃想不到台北也會出現負數氣溫
大自然真的太美妙了!via technews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